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情緒病?

10 瀏覽次數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情緒病?

留意以下症狀,若出現多種且持續兩週以上,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 情緒低落、憂鬱、焦躁或絕望
  • 提不起勁、對任何事都感到沉悶
  • 難以入睡或睡眠過多
  • 食慾異常,暴飲暴食或極差
  • 持續疲勞或精神不濟
  • 自我貶低、對自己感到失望
  • 專注力下降、難以做功課或看書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情偶爾感冒了嗎?辨識情緒病的蛛絲馬跡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壓力的社會,偶爾感到心情低落、焦慮不安,似乎成了常態。然而,當這些負面情緒超出我們所能承受的範圍,並且持續影響生活品質,就可能暗示著情緒病正在悄悄靠近。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只是心情偶爾「感冒」,還是已經需要專業的「情緒體檢」呢?

判斷自己是否有情緒病,並非單純依賴心情的好壞,而是需要更全面、客觀的檢視。以下提供幾個觀察重點,讓你更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

1. 情緒變化的強度與持續時間:

  • 別把「心情不好」當成常態: 感到悲傷、焦慮是正常的,但如果這些情緒變得過於強烈,例如深刻的絕望感,或是無法控制的恐慌,且持續時間超過兩週,甚至影響到日常作息,這就值得我們特別留意。
  • 留意情緒的「漣漪效應」: 一件小事是否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長時間的情緒低落?如果是,表示你可能更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

2. 行為模式的改變:

  • 興趣缺缺、失去動力: 過去讓你充滿熱情的事情,現在是否變得索然無味?提不起勁做任何事,只想躺在床上逃避現實?這可能是情緒低落的警訊。
  • 睡眠和飲食習慣的失調: 情緒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理需求。失眠、睡眠過多、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都是情緒失衡可能引起的反應。這些變化是否異常且持續存在?
  • 社交退縮、逃避人群: 是否開始避免社交活動,寧願獨處?與親友的關係是否變得疏遠?這可能是因為情緒讓你感到疲憊或害怕。

3. 認知功能的影響:

  • 專注力下降、記憶力衰退: 情緒問題會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是否覺得難以集中精神、記憶力變差?工作或學習效率是否明顯下降?
  • 負面想法不斷湧現: 是否經常感到自責、內疚,或是對未來感到悲觀?腦海中不斷浮現負面想法,揮之不去?
  • 自我價值感低落: 是否經常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對自己感到失望,失去自信?

重要提醒:

  • 觀察「頻率」和「強度」: 不要只因為偶爾出現一兩個症狀就過度緊張。重要的是觀察這些症狀出現的頻率、強度,以及持續時間。
  • 排除其他可能性: 有些症狀可能與其他生理疾病有關。如果懷疑自己有情緒問題,建議先諮詢醫生,排除其他生理因素。
  • 專業評估是關鍵: 以上的觀察重點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的診斷。如果出現多種症狀且持續兩週以上,影響到日常生活,請務必尋求精神科醫生或心理諮商師的協助。

情緒健康就像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才能讓我們擺脫情緒的枷鎖,重拾快樂與活力。

#心理健康 #情緒困擾 #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