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人是什麼感覺?

35 瀏覽次數

中風的感覺因人而異,可能經歷嗜睡、躁動或昏迷。認知功能受損常見,包括判斷力、記憶力及思考能力下降。語言功能也可能受影響,例如表達困難、理解障礙或說話語法紊亂。 部分患者雖意識清醒,卻無法有效溝通。 中風後遺症嚴重程度差異很大,需及時就醫。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中風發作時,患者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欸,中風喔? 其實,要說感覺嘛,真的因人而異。我自己阿嬤之前,那時候是突然變得有點…呆呆的?也不是說完全聽不懂,但你跟她說話,她反應就很慢,眼神也空空的,問她今天星期幾,她也答不出來,整個就是「欸?妳在說啥?」的感覺。

還有,有些伯伯、阿姨會突然變得超級煩躁,一直嚷嚷,不然就是昏昏沉沉,叫不太醒。認知功能下降這個是真的,判斷力什麼的,就別提了,根本秀逗。

我還記得有一次在醫院,聽到隔壁床的阿伯,他明明聽得懂醫生在講什麼,但他就是說不出口,只能一直「嗯…嗯…」的,超級痛苦。然後,也看過一些人,講話變成火星文,明明每個字都聽得懂,但湊在一起根本不知道他在表達什麼,文法整個亂掉,超神奇的。總之,狀況很多啦,很難一概而論。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中風?

中風徵兆:及時辨識,爭取黃金時間

中風的症狀發展迅速,通常在幾分鐘內就出現,因此及早辨識至關重要。 記住FAST原則,能幫助你快速判斷是否需要緊急醫療協助:

  • Face(臉):臉部肌肉下垂,例如微笑時一邊嘴角下垂。
  • Arms(手臂):單側手臂無力,舉起時會下垂。
  • Speech(說話):說話含糊不清,表達困難或無法理解他人言語。
  • Time(時間):立即撥打119,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除了FAST原則,其他中風前兆還包括:

  • 肢體麻木或無力: 單側肢體(手腳)突然感到麻痺、無力,甚至完全無法活動。這往往是血液供應中斷的警訊。
  • 平衡障礙: 突然感到頭暈、失去平衡,走路困難,容易跌倒。
  • 視力問題: 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突然失明,視力範圍縮小。
  • 劇烈頭痛: 不明原因的劇烈頭痛,且程度前所未有,需提高警覺。
  • 意識混亂: 突然感到意識不清、困惑、迷失方向。
  • 語言障礙: 除了說話含糊不清,也可能難以理解他人說話內容。

額外資訊:

  • 中風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
  • 快速就醫是關鍵,因為及時的醫療介入能有效降低後遺症的風險。
  • 預防勝於治療,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規律運動,戒菸限酒等健康生活習慣能降低中風風險。

哲思片刻: 健康是人生的基石,及時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守護自己的人生旅程。 別讓猶豫,成為遺憾的開端。

中風的人會有意識嗎?

中風有沒有意識?這問題…其實沒那麼單純。 中風的類型、腦部受損的位置和範圍都影響很大,症狀千變萬化。

有的中風患者意識很清楚,但身體動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手腳不受控制,很痛苦吧? 想像一下,頭腦清醒,卻被困在自己的身體裡… 這感覺… 我光是想想就覺得可怕。

有些情況,中風會造成意識不清甚至昏迷。 這時,患者可能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昏迷的程度也不一樣,有的只是意識模糊,有的則是深度昏迷,完全沒有反應。

腦中風的症狀,真的很多。整理一下好了:

  • 突發性頭痛: 痛到不行的那種,不是平常的頭痛。
  • 嘔吐: 劇烈嘔吐,跟腸胃炎那種不太一樣。
  • 意識不清到昏迷: 範圍很廣,從輕微到重度都有。
  • 肢體麻痺/無力/感覺異常: 半邊身體麻木,使不上力。
  • 嘴歪/流口水: 臉部肌肉控制出現問題。
  • 語言障礙: 講話困難、聽不懂、看不懂、寫不出字等等。 吞嚥困難也很常見。

所以說,中風有沒有意識? 答案是:不一定。 要看是哪種中風,以及腦部受損的程度。 這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回答yes or no的問題。 感覺有點像在解謎… 越來越覺得人體構造好複雜。 下次遇到相關資訊,我應該要多做筆記。 唉,腦袋瓜都快不夠用了。

中風前有什麼跡象?

中風前兆?其實很多時候根本沒啥前兆啦! 一下子就來了,超可怕!但有些人在中風前幾小時或幾天,可能會有些徵兆,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出現,但要注意這些警訊喔:

  • 身體不對勁: 感覺手腳無力,麻痺,或是抖個不停,一邊身體比較明顯。 像我一個朋友,那天早上起床就覺得左手怪怪的,沒啥力氣,結果…就中風了。
  • 臉歪嘴斜: 試著笑一笑,如果一邊臉頰動不了,或看起來歪歪的,這很可能是中風的警訊。 這點超重要! 要特別注意!
  • 講話困難: 突然講話不清楚,詞不達意,或是完全說不出話來,這也是個很明顯的跡象。 別以為只是口齒不清而已喔!
  • 視線模糊: 視力突然模糊不清,甚至看不清楚東西,都要小心。 這跟我表哥的情況有點像,他中風前幾天就覺得視力有點問題。
  • 劇烈頭痛: 之前沒這種頭痛經驗,突然來個天崩地裂的頭痛,也要趕快就醫。 這跟一般的頭痛很不一樣喔!
  • 平衡感出問題: 走路不穩,容易跌倒,頭暈目眩,這些也是中風可能發生的症狀。

總之,以上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症狀,但記住,沒有這些症狀並不代表你不會中風! 中風來得又快又急,真的要小心! 有任何懷疑,立刻送醫! 別拖延! 快! 越快治療越好!

衛福部網站(我用台灣的網站資料啦,香港的網站資料可能有點不一樣)有更多相關資訊可以參考。 記住! 預防勝於治療,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中風前有什麼先兆?

中風往往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儘管多數情況下中風沒有明顯的事前預兆,但當腦部血流受阻,以下徵兆可能驟然出現,如同暴風雨前的閃電:

  • 突發性的虛弱無力: 臉部、手臂或腿部可能突然感到麻木或無力,甚至出現不自主的顫動。這種感覺可能單側發生,彷彿身體失去了平衡,是個需要立即關注的警訊。

  • 言語表達困難: 無法清晰表達,口齒不清,或者難以理解他人的話語。這不僅是溝通上的阻礙,更是腦部語言中樞發出的求救信號。語言是我們思考的工具,當它失靈,我們與世界的聯繫也隨之斷裂。

  • 視力模糊: 視線變得模糊,甚至出現重影或短暫失明。眼睛是大腦的延伸,視力問題往往反映著腦部的健康狀況。留意這些細微變化,或許就能抓住黃金救援時間。

這些徵兆的出現往往非常迅速,而且可能稍縱即逝。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提高警覺,時刻留意身體發出的訊息。記住,時間就是大腦,及早發現並就醫,才能將中風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中風前有徵兆嗎?

中風徵兆,的確存在。

  • 突發性是關鍵。
  • 短暫症狀不可輕忽。暈眩、麻痺、步態不穩、視力模糊,皆是警訊。症狀消失,不代表無事。
  • 暫時性腦缺血,必須就醫。莫以無危險因子而自恃。

至神經內科,尋求專業評估。防患未然,總歸是好。世事難料,小心駛得萬年船。

中風前有什麼前兆?

中風前兆,其實並非總是明顯易察,許多人甚至毫無察覺。但掌握一些關鍵徵兆,及時就醫,能大幅提升預後。以下列出常見的中風前兆,並補充一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 單側肢體突然無力或麻痺: 這可能是最常見的警訊。手腳或臉部單側出現突然的麻痺或無力感,像「手突然舉不起來」、「腳突然踩不穩」這種感覺,就應提高警覺。這與腦部血液供應不足直接相關,需要立即就醫。

  • 言語障礙: 口齒不清、表達困難,或聽不懂別人說話,都是危險信號。這表示負責語言功能的腦區可能受損。

  • 視力問題: 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變暗,甚至看東西出現重影,都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 平衡感失調及暈眩: 突然感到天旋地轉、失去平衡,或步態不穩,走路困難,這些都值得注意。

  • 劇烈頭痛: 不明原因的、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且以往沒有類似經驗,這也可能代表中風的早期警訊。這類頭痛通常比平常頭痛更加劇烈且不同尋常。

額外資訊:

  • 時間是關鍵: 中風的治療時間非常重要,越早治療,預後越好。即使症狀輕微或短暫消失,也應立即就醫,因為這可能是「小中風」(TIA,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警訊,而小中風也可能預示著更嚴重的中風即將來臨。

  • 危險因子: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抽菸、家族病史等,都是增加中風風險的危險因子。及早控制這些危險因子,可以降低中風的機率。

  • 其他較不常見但仍需要注意的症狀: 例如吞嚥困難、意識混亂等。

記住,以上僅為常見前兆,並非所有中風患者都會出現這些症狀。若出現任何懷疑,請立即撥打緊急電話或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及早診斷和治療,能有效降低中風的後遺症,甚至挽救生命。 預防勝於治療,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年輕人也會中風嗎?

年輕人中風?是真的,這事兒我身邊就發生過。

幾年前,大概是2018年吧,我一個朋友,阿哲,才30出頭,有一天突然在公司暈倒。送到台大醫院急診,醫生診斷是中風,而且是出血性中風,情況很危急。

  • 地點: 台大醫院急診室
  • 時間: 2018年,具體月份忘了,但那年夏天特別熱
  • 人物: 阿哲(30多歲)、我、阿哲家人、急診醫生

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去醫院探望。看著他躺在病床上,插滿管子,心裡真的很难受。

年輕人怎麼會中風呢?

醫生後來解釋,阿哲是因為長期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加上有高血壓,但他自己不知道,也沒有定期檢查。

  • 原因: 高血壓、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沒有定期檢查

阿哲那次中風後,雖然搶救回來了,但留下了後遺症,手腳不太靈活,說話也比較慢。他休息了一段時間後,換了份比較輕鬆的工作,也開始注意飲食和運動。現在情況穩定很多,但中風這件事,對他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年輕人真的不能輕忽自己的健康。即使覺得自己還年輕,也要定期做健康檢查,注意飲食和作息,有壓力也要學會排解。

  • 重要提醒: 定期健康檢查、注意飲食作息、適當排解壓力

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中風感受 #肢體麻痺 #腦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