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獎金可以扣除嗎?

4 瀏覽次數

績效獎金屬薪資一部分,依最高法院判決,雇主不得任意扣減或停發。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績效獎金能扣除嗎?從法律與實務面探討績效獎金的發放與扣除

在台灣職場,績效獎金是許多員工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企業激勵員工、提升整體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績效獎金的發放與扣除往往引發勞資爭議,尤其在經濟不景氣或公司營運狀況不佳時,關於績效獎金的討論更加白熱化。因此,了解績效獎金的法律定義、發放原則以及扣除的限制,對於勞工與雇主而言都至關重要。

如同許多職場人士的直覺,績效獎金確實屬於廣義的「薪資」範疇。這也直接影響了雇主對於績效獎金的權限。最高法院針對薪資定義曾有明確判決,強調薪資應包含勞工因提供勞務而獲得的一切報酬,因此,若績效獎金是雇主為了鼓勵員工達成特定目標或提升工作表現而發放,自然屬於薪資的一部分。

既然績效獎金屬於薪資,那麼雇主是否可以任意扣除或停發呢?原則上,答案是「不可以」。這是因為,台灣的勞動法規,尤其是《勞動基準法》,對於薪資的保障有明確規定,禁止雇主無故或任意扣減勞工的薪資。最高法院的判決也強調,雇主不得任意扣減或停發勞工的薪資,除非有法律明確規定或勞資雙方另有合法有效的協議。

然而,在實務上,關於績效獎金的發放與扣除,情況卻往往更加複雜。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 績效獎金的性質: 首先,必須釐清績效獎金的性質,也就是說,績效獎金的發放依據是什麼?如果是依據明確的績效考核標準、目標達成率或其他可量化的指標,那麼雇主可以依據這些指標來決定績效獎金的發放金額。反之,如果績效獎金的發放完全取決於雇主的個人判斷或心情,缺乏客觀的依據,那麼就更容易產生爭議。
  • 勞動契約與工作規則: 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中對於績效獎金的規定,也至關重要。如果勞動契約中明確載明績效獎金的計算方式、發放標準及扣除條件,那麼就應該依照契約規定執行。然而,即使有契約規定,雇主仍然不能任意扣除,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例如,即使契約規定,若員工遲到一次,績效獎金就扣除多少,這樣的規定可能違反比例原則,屬於無效條款。
  • 正當理由與程序: 即使績效獎金屬於薪資的一部分,雇主在某些情況下仍然可以進行扣除,但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正當理由與程序。例如,員工因違反公司規定造成公司損害,公司可以依據法律或勞動契約的規定,扣除部分薪資作為賠償,但必須事先告知員工,並提供申訴的機會。
  • 績效考核制度的透明度與公平性: 一套透明且公平的績效考核制度,是避免績效獎金爭議的關鍵。雇主應該明確告知員工績效考核的標準、程序及申訴管道,確保員工對於自己的績效表現有充分的了解。

總結來說,績效獎金屬於薪資的一部分,雇主不得任意扣除或停發。然而,在實務上,績效獎金的發放與扣除涉及許多複雜的法律與實務問題。勞工應該了解自己的權益,雇主則應該建立健全的績效管理制度,以避免勞資爭議的產生,創造雙贏的局面。如果遇到相關爭議,建議諮詢專業的法律意見,以保障自身權益。

#扣除 #稅務 #績效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