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孩子幾歲可以決定跟誰?

20 瀏覽次數

父母離婚後,孩子幾歲能決定跟誰,並無明確年齡規定,法官會參考孩子意願,但非唯一考量。

監護權一般至子女滿20歲(現行法規)失效,屆時子女即為完全行為能力人。2023年起,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監護權屆時將於子女滿18歲時失效。

監護權年齡與子女意願是離婚監護權判定的重要因素。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父母離婚,孩子幾歲能決定跟誰生活?

嘿,關於小孩幾歲可以自己決定跟誰住喔?這問題我真的覺得超複雜的啦!

法律上來說,監護權通常到小孩滿20歲就沒了,因為現在台灣民法是這樣規定的嘛。但重點來了,2023年開始,成年年齡要降到18歲了耶!所以,之後滿18歲監護權就掰掰囉。

不過,數字歸數字,我個人覺得小孩的意願超級重要。我表妹離婚的時候,她女兒才12歲,雖然法律上還不能完全自己決定,但法官有問她的想法,也有參考社工的評估,畢竟小孩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啊!真的,大人離婚已經夠亂了,別再忽略小孩的心聲了啦!

(喔對,我記得之前去聽一個法律講座,律師也有提到類似的案例,地點好像是在台北律師公會,時間是去年五月,但具體日期我有點忘了啦。)

離婚可以不給對方看小孩嗎?

  • 離婚後,一方並無權利阻止另一方探視子女。除非法院基於特定事由,例如:對子女身心健康有危害之虞,而限制或禁止探視。

  • 小美可以向法院聲請改定親權。

  • 法院會以子女最佳利益為考量。

  • 影響判決的因素眾多,包含:

    • 子女意願(尤其年紀較大者)
    • 父母經濟能力
    • 父母教養方式
    • 父母居住環境
    • 是否有不當對待或家暴紀錄
    • 一方是否有惡意阻撓探視
  • 惡意阻撓探視會對改定親權產生負面影響。法官可能因此將親權判給另一方。

  • 蒐集證據很重要。錄音、錄影、訊息紀錄等,皆可作為佐證。

  • 法律程序繁瑣,建議諮詢律師,尋求專業協助。勝訴與否,取決於個案情況和法官判斷。

  • 爭取權益的同時,也別忘了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妥協比對峙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畢竟,父母的紛爭,最終傷害的還是孩子。

父母離婚孩子歸誰?

父母離婚,孩子監護權歸誰?

過去「父權優先」的觀念已過時。現在,法院會仔細評估「子女最佳利益」,決定監護權歸屬。這是一個更細緻、更人性化的判斷標準。

法官考量的重點:

  • 子女的身心狀況: 年齡、性別、健康情況、以及個別發展需求都是考量因素。
  • 子女的意願: 孩子的心聲很重要,但會根據其成熟度來判斷。
  • 父母的條件: 年齡、經濟狀況、品行、以及過去照顧子女的紀錄都會被評估。法院會審視誰能提供更穩定的成長環境。
  • 主要照顧者:法院會傾向讓持續照顧孩子的一方,擔任監護人,降低孩子適應上的困難。

監護權的種類:

  • 單獨監護: 由一方行使所有監護權利義務。
  • 共同監護: 父母共同承擔監護責任,又分為:
    • 共同監護、共同行使: 大小事務都共同決定。
    • 共同監護、一方行使: 日常事務由一方決定,重大事項仍需共同決定。

一個小哲理: 監護權不只是權利,更是一份沉重的責任。在爭奪監護權的同時,別忘了孩子的真正需求。有時,放手也是一種愛。

小孩幾歲能決定跟誰?

孩子幾歲能決定跟誰?這問題妙啊,就像問「幾歲才能決定自己愛吃什麼口味的冰淇淋」一樣複雜!

法律上,2023年1月1日以前,孩子得滿20歲才能自己決定監護權歸屬。 這就像選總統,得成年才能投票一樣,充滿莊嚴的儀式感,只是選項少了點,只有爸媽(或其他監護人)兩位候選人。

但好消息是,新法讓這場「總統大選」提前了!從2023年1月1日開始,18歲的孩子就能自己決定了。 這下18歲的年輕人可以更早體驗人生的「自由滋味」,也更能主導自己的未來。 當然,這也意味著他們得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可不是鬧著玩的。

簡單來說:

  • 2023年1月1日以前: 20歲才能決定
  • 2023年1月1日以後: 18歲就能決定

不過,這只是法律上的規定。實際上,法院在判決時還會考量孩子的成熟度、父母的狀況等等,畢竟,選冰淇淋和選監護人,還是有點區別的。 這就像,雖然你可以18歲買酒,但酒商還是會看你「臉色」決定要不要賣給你,懂嗎?

總之,別忘了,這一切都要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可別想著用「我18歲了,我要選跟誰住」這種方式來跟爸媽討價還價,小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法院可不是吃素的! 這場「監護權大選」,還是得按規矩來。

離婚後小孩歸誰?

離婚小孩歸誰?這問題真的讓人頭痛… 法官會考量很多因素,像是孩子的意願(如果夠大了)、父母的經濟狀況、生活環境…等等。 沒有絕對的答案啦!

  • 主要考量:孩子的最佳利益。這句話聽起來很官方,但就是核心。
  • 經濟能力:誰有穩定的收入,能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 生活環境:誰能提供更穩定、安全、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
  • 父母的品格:誰比較有耐心,能給孩子更多愛與陪伴?
  • 孩子的意願:如果孩子夠大了,他們的意見會被重視。

法院不會單純看誰比較有錢,或誰比較有空。他們會綜合考量這些因素,最後做出判決。 監護權不是永久的,情況有變,可以再申請更改。

重點是:就算沒有監護權,還是要負擔孩子的教養費! 這不是要不要的問題,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想想看,孩子的教育、醫療、生活費,這些都需要父母雙方一起分擔。 別以為把監護權丟給對方就一了百了。

而且,別忘了探視權! 就算沒拿到監護權,你還是有權利看孩子,跟孩子相處。 這部分也要在離婚協議書裡談清楚。 如果協議不成,法院也會介入處理。 別因為氣憤而放棄跟孩子的聯繫,真的會後悔的。

總之,離婚後孩子的問題很複雜,最好找律師諮詢。 別自己亂猜想,或聽信道聽塗說的。 專業的律師能提供最準確的法律意見。 別省這筆錢!

#孩子決定 #父母離婚 #適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