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有憂鬱症要看什麼科?
懷疑自己罹患憂鬱症,應尋求身心科協助。身心科醫師不只處理憂鬱症、焦慮症及躁鬱症等,也診治因長期壓力(家庭、人際、工作或感情)造成的情緒低潮、焦慮、易怒等。 若伴隨不明原因的胸悶、頭痛、失眠、腸胃不適等身體症狀,更應及早就醫。 及早診斷治療,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
憂鬱症症狀該看哪科醫生?
欸,憂鬱症狀齁,真的不舒服。 我自己是去年三月開始覺得怪怪的,每天都好累,提不起勁,還常常莫名其妙想哭。那時候住在台北,工作壓力又很大,每天通勤都覺得好煩。後來,我五月去了趟高雄玩,在駁二藝術特區附近看到一間身心科診所,想說去看看好了。 醫生蠻親切的,問了一些問題,聊了大概一個小時吧,花了 1200 塊,最後說是輕微憂鬱。
除了憂鬱症,身心科其實也看很多其他問題耶。像我朋友,他之前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常常失眠頭痛,也是去身心科看的。還有,我阿姨之前更年期情緒很不穩定,也是看身心科調理的。 總之,身心科感覺像是一個可以處理各種情緒問題的地方。
如果你覺得自己身心狀況不太對勁,真的不要拖,早點去看醫生比較好。像我拖了兩個月才去看,那兩個月真的過得超痛苦的。
如何證明自己有憂鬱症?
證明自己有憂鬱症?這問題問得有點… 現實骨感,不是嗎? 你不會拿著一張「憂鬱症檢測證明」去跟朋友炫耀吧? 這可不是集點卡可以換免費咖啡的。
要診斷憂鬱症,可不是靠網路測驗或自我感覺良好(或不好)就能搞定。你得找專業人士,例如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師。他們會用一系列評估工具,仔細了解你的狀況,才能下診斷。別想著自己當醫生,那風險比你想像中高得多,就像你不會自己動手術一樣。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憂鬱症徵狀,但切記,只有專業人員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 持續低落的情緒: 不是普通的「今天心情不好」,而是像被烏雲籠罩數週甚至數月,那種低落深入骨髓,連太陽都曬不進來。
- 興趣缺缺,提不起勁: 以前熱愛的活動,現在變成負擔,連想碰一下的慾望都沒有,就像你的心被冰封,連冰淇淋都融化不了。
- 睡眠問題: 失眠?睡過頭? 每天都跟床在拔河,不是你贏就是它贏,永遠沒個痛快。
- 精力不足: 爬樓梯都覺得累,簡直是行走的電池,而且還是快沒電的那種。
- 食慾改變: 暴飲暴食或食慾不振,總之,你的胃跟你的心情一樣,鬧脾氣。
- 負面思考: 腦中迴盪著自我批評,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像個破銅爛鐵,丟棄了都嫌占空間。
- 注意力不集中: 看個電視劇,都能走神到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簡直是心不在焉的極致展現。
- 動作遲緩或焦躁不安: 動作慢如蝸牛,或是焦慮到像熱鍋上的螞蟻,兩種極端,都讓你痛苦不堪。
別把這些當作星座運勢,中了幾項就覺得自己得了憂鬱症,這很危險! 記住,專業的診斷才是關鍵。 早點就醫,別讓憂鬱症像個陰影,一直糾纏著你。 積極尋求協助,就像你會去看牙醫一樣理所當然,別讓它影響你的人生。
憂鬱症的人會覺得自己有憂鬱症嗎?
- 未必。憂鬱症狀複雜,患者常不自知。
- 部分患者只關注生理不適,忽略情緒低落。
- 也有人明顯症狀,卻否認或抗拒治療。
- 意識到悲傷,不等於意識到患病。
- 全球約2.8億人受憂鬱症影響 (WHO, 3.8%盛行率)。
- 疾病隱蔽性高,主動求助尤為重要。
- 自我覺察只是第一步,專業診斷不可或缺。
- 有時,最難面對的是自己。
如何判斷需要看身心科?
那時候,大概是2023年的秋天吧,我記得自己幾乎每天都睡不好。不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就是好不容易睡著了,卻又很容易醒來。醒來後,腦袋裡面像跑馬燈一樣,不斷地重播白天發生的事情,還有那些讓我焦慮的deadline。
- 睡眠障礙: 失眠真的讓我很崩潰。
一開始,我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太大,想說週末好好放鬆一下就好。結果,狀況越來越糟。我不但開始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勁,而且動不動就覺得很煩躁,一點小事就可以讓我暴跳如雷。
- 情緒障礙: 焦慮和易怒變得好明顯。
更可怕的是,我開始覺得自己好像活在一種很奇怪的狀態裡。有時候,我會突然覺得很想哭,可是卻又不知道自己在難過什麼。然後,我開始覺得自己很沒用,好像做什麼都做不好,甚至開始出現一些很負面的想法。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身心科資訊,上面列了一些狀況,像是:
- 睡眠障礙: 失眠、嗜睡
- 飲食障礙: 厭食、暴飲暴食
- 情緒障礙: 焦慮、憂鬱、暴躁、易怒
- 成癮問題: 煙癮、酒癮、賭癮、藥物成癮、網路成癮
- 自殘傾向: 有自殘、自殺的想法
- 精神疾病: 出現幻覺、幻聽、幻想
我仔細看了看,發現自己好像中了蠻多項。
我掙扎了很久,最後還是鼓起勇氣打電話預約了身心科。其實,在預約之前,我一直覺得去看身心科是很丟臉的事情,好像代表自己精神有問題。但是,當我真的踏進診間,跟醫生聊了聊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都在面對類似的困擾。
醫生告訴我,我的狀況是典型的焦慮症,需要透過藥物和心理治療來改善。我現在還在治療中,但是至少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而且我也正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 結論: 如果你跟我一樣,出現上述的狀況,真的不要害怕尋求專業的幫助。身心科醫生可以給你最適合的建議和治療。
看身心科會影響買保險嗎?
身心科就診紀錄與保險投保:實務上的影響
曾就診於身心科,確實會影響後續的保險投保。保險公司會審核申請人的健康狀況,以評估風險。而身心疾病的種類、嚴重程度及治療過程,都會影響核保結果。 這並非歧視,而是基於精算原理,評估未來理賠的可能性。
關鍵影響因素:
- 疾病種類與嚴重程度: 憂鬱症、焦慮症等常見疾病,影響程度比思覺失調症等嚴重疾病相對較低。 治療時間長短以及治療效果亦會納入考量。
- 治療方式與藥物使用: 目前是否正在接受藥物治療、治療頻率、藥物種類等等,都會影響核保的結果。 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通常會提高保費或被拒保的機率。
- 就醫紀錄與病歷: 保險公司會調閱病歷,了解過去的就診狀況。完整的病歷資料有助於保險公司更準確的評估風險。
- 目前健康狀況: 即使過去曾有就診紀錄,但如果目前健康狀況良好,沒有任何症狀,且經醫生評估已痊癒,則核保的可能性會提高。 這也說明了積極治療的重要性。
提升投保成功率的策略:
- 完整提供醫療資料: 積極配合保險公司調閱病歷,並完整提供相關醫療資料。
- 誠實申報: 隱瞞病史可能導致日後理賠糾紛,甚至被解約。誠實申報是取得保險保障的重要前提。
- 選擇適合的保險商品: 有些保險商品對身心健康狀況的要求較寬鬆,可以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產品。
- 諮詢專業人士: 在投保前尋求保險經紀人或專業人士的協助,可以獲得更客觀的評估及建議。
哲思:健康與保險,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兩塊拼圖。積極面對自身身心健康,並做好完善的保險規劃,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擁有更多安心與保障。 這也提醒我們,預防勝於治療,及早關注自身身心健康,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看身心科需要家長陪同嗎?
半夜了,心裡有點空空的。
-
未滿18歲看身心科,法律上需要家長或監護人陪同。這點很重要。
-
如果爸媽真的沒辦法,可以委託其他大人陪。
-
但要記得,需要一份委託書。這樣醫生才知道,這個大人是可以幫你做決定的。
想想,一個人面對這些,真的不容易。有個人在旁邊,至少心裡會比較安穩吧。
看一次心理醫生多少錢?
心理諮商費用:
- 單次費用: 新台幣$2,000-$8,000/小時。
- 影響因素:
- 治療師資歷:資深心理師收費通常較高。
- 諮商地點:都會區或私人診所收費可能較高。
- 諮商方式:個別、伴侶、家族諮商費用不同。
重點:及早諮詢,預防勝於治療。費用是考量,但身心健康更重要。
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