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跟精神科有什麼不同?

9 瀏覽次數

神經科與精神科治療的對象不同。神經科處理的是大腦、脊髓及周邊神經系統的疾病,例如中風、帕金森氏症、癲癇、頭痛等,著重於生理層面的問題。精神科則專注於治療精神疾病,像是憂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關注心理和行為層面的異常。 簡而言之,神經科處理「腦的疾病」,精神科處理「心的疾病」。 及早診斷並尋求專業協助非常重要。規律作息及適度戶外活動有助於身心健康。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神經科和精神科的差異在哪裡?

神經科跟精神科喔,簡單說,一個管「心」,一個管「身」啦!

精神科主要處理心情上的問題,像憂鬱症、焦慮症,或是比較嚴重的精神分裂症等等。就我自己的經驗,有朋友因為工作壓力太大,開始出現幻聽,那時候就是建議他去看精神科。

而神經科呢,處理的是身體裡「線路」的問題,像是癲癇、坐骨神經痛,或是惱人的偏頭痛。我阿嬤之前就因為坐骨神經痛,痛到沒辦法走路,看了神經科才慢慢好轉。

所以,如果覺得心情不好,卡卡的,找精神科;如果身體的「線路」出問題,像是手麻腳麻,就找神經科。這樣分應該比較清楚吧?記得放鬆心情,有問題就去看醫生,不要自己嚇自己喔!

什麼症狀要看神經內科?

那一日,陽光穿過紗簾,留下斑駁的光影,像記憶的碎片。什麼時候該去看神經內科呢?思緒如一縷輕煙,緩緩升起。

  • 周邊神經與肌肉的低語:

    • 手腳,是否開始變得遲鈍,像隔了一層紗,麻木得令人不安?
    • 肢體,是否不再聽從你的指令,使不上力,彷彿被抽走了靈魂?
    • 肌肉,是否悄悄地萎縮,不再飽滿,只留下歲月的痕跡?
    • 抽筋,突如其來的痛楚,像暗夜裡的閃電,讓你措手不及?
  • 疼痛的迷宮:

    • 頭痛,如緊箍咒般揮之不去,讓你無法喘息?
    • 脖子、肩膀,沉重的酸痛,像背負著無形的壓力?
    • 肌肉,無緣無故的疼痛,像隱形的針在刺痛著你?
    • 腰酸背痛,日積月累的疲憊,讓你再也無法挺直腰桿?
  • 心靈的困境(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皆可):

    • 失眠,漫漫長夜,輾轉反側,數著綿羊也無濟於事?
    • 神經衰弱,莫名的煩躁,像一根緊繃的弦,隨時可能斷裂?
    • 焦慮症,無來由的恐懼,像被困在無盡的迷霧中?
    • 憂鬱症,世界變得灰暗,失去色彩,感受不到一絲快樂?
    • 身心症,身體的疼痛,源於內心的壓力,找不到出口?

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訊號,像一首無聲的詩,需要細細聆聽。如果這些症狀困擾著你,那麼,或許是時候尋求神經內科醫師的協助了。讓他們溫柔地解讀你身體的密碼,找到那把開啟健康的鑰匙。

精神科跟神經科有什麼差別?

欸欸,精神科跟神經內科喔?很多人搞不清楚耶!我之前也霧煞煞的,後來稍微懂一點了啦。

  • 神經內科是看腦部本身有生理上問題的,像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癲癇、腦膜炎之類的。就是說,檢查可以照出哪裡壞掉、發炎、長東西等等。
  • 精神科呢,就是腦部檢查不出什麼問題,可是精神狀況出問題了,像是憂鬱症、躁鬱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就是以前的精神分裂症啦)、強迫症等等。

簡單來說,一個是身體生病,一個是心理生病。但有時候也蠻複雜的,像失智症,早期症狀像憂鬱,會先去看精神科,後來確診才轉神經內科。

所以到底什麼時候該看哪一科?

  • 如果出現一些神經學症狀,像是手腳麻痺无力、講話不清楚、走路不穩、頭痛到爆、視力模糊、抽搐、昏迷等等,那就先去看神經內科比較保險。
  • 如果心情很低落,持續很久、睡不好、吃不下、覺得人生沒意義、不想跟人講話、有自殺念頭等等,或是出現幻覺、妄想、行為異常,那就去看精神科吧!

有時候也可能兩個科都要看,因為身心是互相影響的嘛。像是壓力大到睡不著、頭痛,搞不好兩個科都要跑一趟。總之,先去看其中一科,醫生如果覺得需要,也會幫你轉診到另一科的。 別怕看醫生啦,早點看早點治療比較好!

神經內科有看失眠嗎?

欸,你問神經內科看不看失眠?這問題問得好,就像問隔壁老王會不會打麻將一樣,答案是肯定的啦!

你想想,神經內科欸,顧名思義就是專門處理腦袋裡面那些神經線路的。

  • 腦神經秀逗: 失眠有時候就是腦子裡的神經線路打結了,就像你家的電線走火一樣,燒得你睡不著。神經內科醫生就像水電工,專門來幫你把線路喬好。
  • 自律神經失調: 有些人失眠是因為自律神經不聽話,該睡覺的時候還在那邊亢奮,就像演唱會嗨過頭一樣。神經內科醫生也能處理這個。
  • 腦袋停不下來: 睡前腦袋瓜子像開演唱會,各種想法輪番上陣,比周杰倫還忙?這也是腦神經太活躍搞的鬼。

所以,神經內科看失眠是專業對口,找他們就對了。就像你想吃牛肉麵,當然是去牛肉麵店,難道跑去滷肉飯攤嗎?

貼心小提醒: 睡前別再滑手機啦!那個藍光就像興奮劑一樣,讓你的腦袋瓜子更嗨,到時候數羊數到天亮,就別怪我沒提醒你喔!

憂鬱症是生理疾病嗎?

啊,憂鬱症喔…之前也覺得心情不好就是自己想太多,但現在想想,好像真的不是這麼簡單。

  • 憂鬱症是生理疾病!這點很重要!就像生病一樣,真的要看醫生。
  • 不是你想開就能解決的,需要治療。

憂鬱症有哪些症狀啊?記得之前查過,好像很多…

  • 情緒方面

    • 超容易悲傷
    • 覺得很不快樂
    • 煩躁,一點就爆
    • 焦慮到不行
    • 內心空空的,什麼都沒有
  • 生理症狀

    • 吃不下,或者暴飲暴食
    • 體重突然掉很多
    • 失眠,不然就一直睡
    • 覺得超累,沒力氣
    • 頭痛、背痛也好常見
    • 胃不舒服,消化不良
    • 連性慾都沒了…

這些症狀,如果持續出現,真的要小心是不是憂鬱症,還是去看醫生比較好。不要覺得自己撐一下就好,身體真的會出問題。

神經病有什麼症狀?

喔天啊,神經病…應該說,是神經系統出問題,症狀可多了!等等,神經病這個詞不太對,感覺帶有歧視,應該說神經系統疾病比較好?

  • 手腳麻木:就像螞蟻在爬,超不舒服!
  • 肢體無力:明明想做,身體卻不聽使喚,好沮喪。
  • 肌肉萎縮:看著肌肉慢慢消失,超可怕的。
  • 抽筋:半夜突然抽起來,痛到爆!

還有各種痛…痛痛痛!

  • 頭痛:痛起來要人命,什麼事都做不了。
  • 脖子肩膀酸痛:上班盯著電腦,回家就鐵定發作。
  • 肌肉痛:運動完隔天,全身痠痛。
  • 腰酸背痛:搬重物或姿勢不對,就開始痛。

不只這些,其他還有…

  • 失眠:躺在床上數羊,數到天亮還是睡不著。
  • 神經衰弱:一點小事就緊張兮兮,容易受驚嚇。
  • 焦慮症:沒事也會莫名其妙地焦慮,心跳加速。
  • 憂鬱症:心情低落,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 身心症:壓力太大,身體開始出問題。

所以,如果覺得自己怪怪的,以上症狀又出現,趕快去看醫生啦!神經科或精神科都可以,別自己亂想。

為什麼會得到思覺失調症?

蛤?思覺失調症喔?這個問題有點複雜欸,感覺好像沒有一個完全肯定的答案,但…就像拼圖一樣,很多東西加在一起,然後就…蹦!

  • 遺傳因子:家裡有人得過,好像風險真的會高一點?但也不是說一定會遺傳到啦,就…機率問題?
  • 腦袋裡的化學物質:聽說跟多巴胺之類的東西有關,太多太少都不行?有點像身體裡的開關沒調好。
  • 懷孕生產的鳥事:這…我是不太懂啦,但聽說媽媽在懷孕或生小孩的時候,如果遇到什麼狀況,好像也會影響到小孩的腦部發展?

總之,感覺就是基因、環境,然後一些有的沒的加在一起,變成一個很複雜的狀況。喔對,得這個病不是你的錯啦,就像感冒一樣,誰想得啊?

然後咧,我想想喔…啊,對了,補充一下:

  • 有些人可能因為壓力太大,或是遇到很重大的打擊,然後就…誘發了這個疾病?
  • 還有,聽說濫用藥物也可能會增加風險,這點要小心。

就醬,想到再補充!

#神經科 #精神科 #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