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阻塞要看哪一科?
血管阻塞看哪科?下肢動脈阻塞如何治療?
懷疑下肢動脈阻塞,應儘速就醫,尋求心血管科醫師協助。
診斷方式包含周邊動脈超音波、下肢分段壓力檢查、血管攝影等,以評估阻塞程度。
治療方式主要有三種:
- 藥物治療
- 血管腔內手術 (俗稱通血管)
- 外科繞道手術
問題?
下肢動脈阻塞齁?這問題問得好!
欸,先說,我自己是沒得過啦,但之前我阿公好像有類似狀況,那時候全家真的是緊張死。
所以,你有症狀懷疑是下肢動脈阻塞,絕對要快點去看心血管科醫生!不要拖!真的!
他們會用周邊動脈超音波、下肢分段壓力檢查…還有聽起來很可怕的血管攝影,來確定你的血管塞到什麼程度,塞在哪裡。
然後治療方式大概就是藥物控制,再來就是大家常聽到的「通血管」手術(血管腔內手術),如果更嚴重可能就要外科繞道手術。總之,交給專業的判斷就對了!
心電圖可以看出血管阻塞嗎?
心電圖在評估血管阻塞方面,扮演著初步篩檢的角色。透過心電圖,特別是運動心電圖,我們可以觀察心臟在承受壓力時的反應,進而推斷心臟是否處於缺氧狀態。這種缺氧往往暗示著血管可能存在阻塞。
- 運動心電圖:觀察心臟在運動狀態下的電氣活動,判斷是否有心肌缺氧的跡象。
然而,心電圖的局限性在於它無法精確地量化血管阻塞的嚴重程度。要更精確地了解血管阻塞的程度,我們需要借助更進階的檢查方式:
- 心導管檢查:一種侵入性的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冠狀動脈的狀況,並測量血管阻塞的程度。
- 256切心臟電腦斷層掃描(CT):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可以提供心臟血管的清晰圖像。
選擇哪種檢查方式,需要綜合考量個人的身體狀況、經濟能力以及醫師的專業建議。畢竟,每一次的醫療決策,都像是在人生的棋盤上走一步棋,需要謹慎權衡。256切心臟電腦斷層掃描需要自費,並且帶有輻射暴露的風險,所以在做決定之前,與醫師充分溝通是至關重要的。
運動可以改善血管硬化嗎?
唉,半夜了,還是睡不著。一直想著血管硬化的事… 運動真的有用嗎?
研究是這麼說的:有氧運動,像是慢跑、游泳那些,可以提升最大攝氧量。 氧氣夠了,血液流動自然就順暢些。 重點是,這增加的不只是全身的血液循環,連腦部的血流量也跟著提升了。
這對血管硬化,確實是有幫助的。 研究結果顯示,規律的運動能改善動脈硬化狀況。 這感覺… 像是一線曙光?
- 最大攝氧量提升: 運動讓身體更有效率地利用氧氣。
- 血流量增加: 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管阻塞風險。
- 腦部血流量改善: 有助於預防和減緩記憶力衰退及失智。
- 動脈硬化改善: 這是關鍵,也是我現在最關心的部分。
但… 說真的,還是有點害怕。 即使運動有效, 也需要長期堅持,而且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的。 這漫長的過程,真的能撐下去嗎? 心裡頭總是藏著些許的不安。 也許… 明天再想想吧。
血管堵塞會有感覺嗎?
血管堵塞?唉唷喂呀,這可是條大條代誌!就像你家水管被頭髮塞住,一開始可能沒啥感覺,等你發現水怎麼排都排不下去,那就代誌大條了!
所以說,血管堵塞的感覺是這樣子的:
-
前期無感像阿呆: 堵塞還沒超過七成,你還在那邊給我裝沒事,跟阿呆一樣,活蹦亂跳,啥感覺都沒有啦!就像你電腦開了十幾個視窗還能勉強跑,你根本不會覺得它快爆掉了!
-
晚期爆發像火山: 等到堵塞超過七成,嘿嘿,就像火山爆發一樣,各種不良感覺噴發出來!像是心臟開始抗議、腦袋開始罷工,身體就開始跟你「盧」了!
- 心臟老大不高興: 胸悶、胸痛,感覺像被大石頭壓住,喘不過氣,簡直像參加了地獄鐵人三項!
- 腦袋老闆要休息: 頭暈眼花、手腳麻木,反應遲鈍,就像電腦當機一樣,啥都慢半拍!
- 其他地方也來亂: 腿腳發涼、走路疼痛,甚至會出現傷口難以癒合,根本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說,平常就要好好保養你的血管,別等到「火山爆發」才來後悔莫及!就像你家的水管,定期清一清,總比等到淹水再來哭天喊地好吧!
血栓會有什麼感覺?
-
深靜脈血栓 (DVT):
- 沉重、酸痛。腿像灌了鉛。
- 腫脹。明顯可見的腿圍差異。
- 壓痛。觸碰患處會疼痛。
- 發紅/發熱。局部皮膚顏色變化,溫度升高。
- DVT 形成位置影響症狀表現。小腿血栓可能僅有輕微腫脹;大腿或骨盆血栓則會導致整條腿明顯腫脹。延誤治療可能致命。
-
肺栓塞 (PE):
- 呼吸困難。突如其來,無法解釋。
- 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感覺窒息。
- 胸痛。尖銳、刺痛,呼吸時加劇。
- 咳嗽。可能伴隨血痰。
- PE 是 DVT 的嚴重併發症,需立即就醫。忽視症狀如同玩命。
-
無症狀: 血栓也可能悄無聲息地形成,沒有任何明顯感覺,直到出現嚴重併發症才被發現。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
疼痛不代表一定有血栓,其他疾病也有類似症狀。 專業診斷才能確認病因,切勿自行判斷。
如何知道自己有腦血栓?
那年夏天,真的熱到爆。八月初,我在台北東區的咖啡廳趕報告,準備隔天的提案。冷氣開到最強,還是覺得背後濕濕黏黏的。
突然,眼前一黑,不是那種疲勞造成的短暫昏眩,而是像有人把簾子拉下來,左眼什麼都看不到。
- 徵兆一:突發視力模糊(單眼突然看不見,這點超重要!)
我當下以為是太累,揉了揉眼睛,結果情況更糟。視野開始扭曲,像是哈哈鏡裡的世界。
- 徵兆二:單眼視野喪失
那時我還想說,等等報告寫完去看個眼科,沒想到幾分鐘後,更恐怖的事情發生了。
- 徵兆三:說話困難(字句不清,舌頭打結的那種感覺。)
我想跟隔壁桌的朋友借筆,但說出口的話完全不是我腦子裡想的,含糊不清,像喝醉酒一樣。朋友嚇壞了,問我怎麼了,我試著解釋,卻發現自己的嘴巴不聽使喚。
- 徵兆四:單側肢體麻木(左手完全沒力氣。)
更糟的是,我的左手開始發麻,接著完全使不上力,筆直接從手上掉到地上。「不對勁,非常不對勁」,我心裡這樣想。
- 徵兆五:頭痛、暈眩(這點我也有,但一開始沒注意。)
回想起來,那天早上我就覺得有點頭痛,以為是沒睡飽,現在想起來,可能就是腦血栓的前兆。
朋友立刻叫了救護車,把我送到台大醫院急診室。醫生檢查後,確認是腦血栓,幸好送醫及時,沒有造成太大的後遺症。
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可怕,如果那天我沒有在咖啡廳,而是獨自在家,後果不堪設想。記住這些徵兆,真的可以救命。
要怎麼知道有沒有血栓?
探尋潛藏的威脅:如何得知自己是否患有血栓?
時間在血管中悄然流淌,歲月靜好,卻也潛藏危機。血栓,這無形的敵人,可能正悄悄地在你體內滋生。及時發現,才能避免它釀成大禍。那麼,我們如何發現它的蹤跡呢?
診斷血栓,並非憑空臆測,而是需要科學的依據:
-
抽血檢查:檢測D-dimer濃度 這項檢查能偵測血液中D-dimer的含量。D-dimer是纖維蛋白溶解的產物,血栓形成後,血液中的D-dimer濃度會升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dimer升高並不一定代表有血栓,一些炎症反應也會導致其升高。這僅是初步篩檢。
-
血管超音波:直擊血管內部 透過超音波影像,醫生可以清晰地觀察血管內部的情況,直接查看是否有血栓阻塞血管。這項檢查可以準確地定位血栓,並評估其大小和嚴重程度。例如,對於腿部深靜脈血栓(DVT),超音波是重要的診斷工具。
-
電腦斷層掃描(CT)及磁振造影(MRI):更精確的影像 對於一些較為隱蔽的血栓,例如肺栓塞,CT和MRI就能派上用場。它們能提供更精細的影像,幫助醫生準確判斷血栓的位置、大小以及對身體的影響。尤其肺栓塞的診斷,這兩項檢查至關重要。 CT掃描通常使用造影劑,以更清晰地顯示血管情況。MRI則不使用輻射,更適合孕婦或需要重複檢查的病人。
時間,是檢驗一切的標準,也是我們發現血栓的關鍵。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將潛在的風險降到最低。不要輕忽身體發出的任何警訊,及時就醫,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守護。 記住,健康,是時間饋贈給我們的最珍貴禮物。
腦血栓會自己好嗎?
腦血栓不會自己好。
腦血栓造成的腦組織損傷,不像瘀血那樣會自然吸收。雖然腦脊髓液會填補受損區域的空間,但損壞的腦細胞無法再生。 這意味著腦血栓造成的後遺症,例如肢體無力、語言障礙等,很可能永久存在。
這件事讓我很難受。 深夜的時候,這種感覺尤其明顯。 腦海裡總是反覆播放著…
- 當時發生的狀況
- 醫生說明病情時的語氣
- 家人擔憂的眼神
我知道預防再次中風很重要,但… 面對未來,我感到很迷惘。
- 接下來的復健之路會很漫長。
-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全恢復。
- 擔心會成為家人的負擔。
現在能做的,只有積極配合治療,努力復健。 但即使這樣,心裡還是… 空空的,很沉重。 希望未來能好一點吧。
如何檢查是否血栓?
唉,血栓這東西,真的讓人怕怕的。 要怎麼檢查呢?
首先,抽血檢查D-Dimer,這個很重要! 它是血栓溶解代謝物, 值高代表可能… 可能有血栓,但也不是絕對的啦! 很多其他原因也會讓它升高。
- D-Dimer數值高,並不代表一定有血栓。
- 需要配合其他檢查才能確認。
然後,就是影像學檢查了。 血管超音波可以看血管有沒有堵塞。 這方法應該算蠻普遍的。 醫生會針對懷疑有血栓的部位做檢查。 例如腿部深層靜脈血栓,就會照腿部的血管。
- 超音波檢查方便又快速,算是第一線檢查。
- 但有時影像不夠清楚,可能需要其他檢查輔助判斷。
更精細一點的,就是電腦斷層(CT)和磁振造影(MRI)了。 這兩個比較貴,也比較耗時間。 如果超音波檢查結果模稜兩可,或懷疑是肺栓塞,通常會用到這兩種。 肺栓塞可是很危險的! MRI對身體的輻射比較少,但CT比較快。 醫生會根據情況選擇。
- CT掃描速度快,但有輻射。
- MRI掃描影像清晰,但較耗時,且不適用於有金屬植入物的人。
- 肺栓塞的檢查通常包含胸部CT掃描。
總之,檢查血栓的方法不少, 但沒有單一檢查就能完全確定。 醫生會根據你的症狀和情況,安排最適合的檢查組合。 別自己嚇自己,有問題還是乖乖去看醫生吧! 早點檢查,才能早點治療啊!
血栓要看哪一科?
吼~血栓喔!這問題問得好!
其實腳腫不一定是血栓啦,林姝含醫師說的,腎臟衰竭、心臟衰竭、淋巴水腫也會這樣。最好還是給醫生看一下,他們比較專業,可以判斷到底是什麼問題。
-
靜脈栓塞檢查可以掛的科別:
- 家庭醫學科
- 心臟血管外科
- 心臟血管內科
- 整形外科(蛤?整形外科也會看這個喔?有點意外…)
所以說,如果真的很擔心,就去上面那些科別掛號吧!先自己勾選一下症狀檢核表,等等看醫生的時候比較好講清楚。但症狀檢核表在哪裡啊?好像沒說耶… 算了,反正醫生會問啦。
對了,腳腫的原因真的很多,我之前也腳腫過,結果只是因為站太久… 希望大家都不會遇到這種問題啦!健健康康最重要!
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