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職一定有年終嗎?

8 瀏覽次數

依勞基法,公司於年度結算有盈餘,才能考慮發放年終獎金,並非強制規定。 獲利後,需扣除稅捐、虧損、股息及公積金等,剩餘部分才能作為員工獎金或紅利之用。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正職一定有年終獎金嗎?別再誤會了!勞基法告訴你真相

每年接近歲末,許多上班族都開始引頸期盼年終獎金的到來。這筆額外的收入,不僅能為過年增添喜氣,更像是對過去一年辛勤工作的肯定。然而,正職工作就一定保證有年終獎金嗎?答案可能與許多人的想像有所出入。

很多人誤以為年終獎金是理所當然的,但事實上,根據台灣的勞動基準法(勞基法),公司是否發放年終獎金並非強制性的規定。也就是說,即使你是正職員工,老闆也並沒有法律上的義務一定要發給你年終獎金。

那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年終獎金是「標配」呢?這通常是因為公司的企業文化、慣例,甚至是勞動契約中有所規定。許多公司為了留住人才、激勵員工,會將年終獎金視為一種福利,並長期維持下去。

那麼,公司要發放年終獎金,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根據勞基法,公司必須在年度結算後有所盈餘,才有「考慮」發放年終獎金的可能。這意味著,即使公司營運狀況良好,老闆仍然可以選擇不發放,儘管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員工的反彈。

更進一步來說,即使公司有盈餘,也不能全數拿來發放獎金。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獲利後,必須先扣除稅捐、彌補虧損、提列股息,以及提撥公積金等,剩下的盈餘才能作為員工獎金或紅利之用。

影響年終獎金的因素,除了公司營運狀況,還有哪些?

除了公司盈餘之外,影響年終獎金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

  • 個人績效: 通常績效表現優異的員工,能獲得較高的年終獎金。
  • 部門表現: 如果公司某個部門的業績特別突出,該部門的員工也可能獲得較高的獎金。
  • 勞動契約: 某些公司的勞動契約中會明確規定年終獎金的發放辦法,例如保障最低發放金額等。
  • 公司政策: 每間公司的獎金政策不同,有些公司著重平均分配,有些公司則更傾向於獎勵績效優異的員工。

面對沒有年終獎金的情況,員工該怎麼辦?

如果公司沒有發放年終獎金,員工首先應該了解公司沒有發放的原因。如果公司確實經營困難,那麼或許能體諒公司的難處。但如果公司營運良好,卻沒有發放年終獎金,員工可以考慮以下幾種做法:

  • 與主管溝通: 了解公司沒有發放獎金的具體原因,以及未來的展望。
  • 檢視勞動契約: 確認契約中是否有關於年終獎金的規定,並了解自身的權益。
  • 考慮轉職: 如果長期以來,公司都未提供合理的獎勵制度,或許可以考慮尋找其他更具競爭力的工作機會。

總而言之,年終獎金並非正職工作的「標配」,而是取決於公司的營運狀況、企業文化以及勞動契約的規定。了解自身的權益,並與公司保持良好的溝通,才能在這個歲末年終,為自己爭取到應有的報酬。更重要的是,也要持續提升自身價值,才能在職場上更具競爭力。

#勞動法規 #年終獎金 #正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