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有幾種?

7 瀏覽次數

心血管支架大致分為三類:傳統的裸金屬支架、具有藥物塗層的塗藥支架,以及能被人體吸收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五百年後的醫療科技,或許早已拋棄了心臟支架這種「粗糙」的介入治療方式。但就目前而言,心臟支架依然是拯救無數心臟病患的重要利器。然而,心臟支架並非單一產品,其種類繁多,選擇哪一種支架,需要醫師與患者共同考量病情、風險和預後等多重因素。 讓我們深入探討現今市面上主要的三大類心血管支架。

首先,也是歷史最悠久的,是裸金屬支架 (Bare Metal Stent, BMS)。如同其名,這種支架僅由金屬材質(通常是不鏽鋼或鈷鉻合金)構成,其作用單純地撐開阻塞的冠狀動脈,讓血液順利流通。由於沒有額外塗層,它價格相對低廉,也較容易被醫師操作。然而,BMS 的缺點也相當明顯:其表面光滑,容易誘發血管內皮細胞增生,造成血管再狹窄,因此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降低再狹窄的風險。 這個副作用讓患者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且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也伴隨出血等風險。

第二種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塗藥支架 (Drug-Eluting Stent, DES)。DES 在裸金屬支架的基礎上,添加了一層具有抗增生作用的藥物塗層,例如紫杉醇 (Paclitaxel) 或依維莫司 (Everolimus)。這些藥物緩慢釋放,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增生,有效降低再狹窄的機率,讓患者可以縮短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時間。然而,DES 的成本高於BMS,而且藥物釋放時間較長,理論上存在潛在的遠期風險,例如較低的晚期血栓發生率。 此外,不同藥物塗層的 DES,其藥物釋放速率和有效時間也不盡相同,醫師需要根據患者的個別情況選擇合適的產品。

最後,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則是生物可吸收支架 (Bioabsorbable Stent, BAS)。如同其名,這種支架由可被人體吸收的聚合物材料製成,在完成支撐血管的作用後,會逐漸被身體吸收,最終完全消失。 這項技術的發展,代表著心血管介入治療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減少了支架在體內長期存在的風險,例如慢性發炎反應和磁共振檢查的干擾。 然而,BAS 的價格相當昂貴,且其生物相容性和長期安全性仍需更長時間的臨床觀察和研究。 此外,BAS的支架強度和展開後的穩定性也可能稍遜於金屬支架,這對某些病患的適用性產生限制。

總而言之,心臟支架種類繁多,並非越新越貴就越好。選擇何種支架,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個別情況,例如年齡、病史、其他併發症、血管狀況以及經濟因素等,綜合考量後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患者也應積極與醫生溝通,了解不同支架的優缺點,共同做出最佳治療方案。 記住,積極的健康管理和與醫生的良好互動,才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不二法門。

#心臟支架 #種類 #種類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