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科的人可以考律師嗎?

21 瀏覽次數

前科者能否考律師需視情況而定。法律明文規定,若曾犯內亂、外患罪且判刑確定,或曾因貪污瀆職而受刑,則不得報考。律師品德要求高於一般公務員,故設有較嚴格的應考資格限制。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曾經觸法的人,還能披上律師袍嗎?前科與律師夢的交織

律師,一個肩負著捍衛正義、維護法律尊嚴的重要角色。他們是法律與民眾之間的橋樑,引導迷途羔羊,懲治作惡之人。然而,一個過去曾經犯下錯誤、背負前科的人,是否還能擁有追逐這個理想的機會,成為法律的守護者呢?答案並非絕對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

法律對於律師資格的審核,向來比一般公務員更加嚴格,原因在於律師的職責特殊,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更需要擁有高度的道德操守。他們握有影響他人自由、財產,甚至是生命的權力,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因此,在台灣,法律明確規定,某些特定的犯罪行為,會直接剝奪一個人報考律師的資格。最主要的就是與國家忠誠及公務廉潔相關的罪行。舉例來說,如果曾經犯下內亂罪、外患罪,且判刑確定,或是因為貪污瀆職而受到刑罰,那麼,即便通過了國家考試,也無法取得律師資格。這樣的規定,旨在確保律師群體的組成,不會存在危害國家安全或損害公眾利益的風險。

然而,除了上述明確禁止的情況之外,其他的犯罪前科,並不會自動構成 disqualification。重要的是,必須考量犯罪的性質、情節輕重、以及事後的悛悔表現。例如,年輕時因為一時衝動犯下的輕微罪行,與成年後有計劃性的重大犯罪,在道德風險上自然存在差異。

律師倫理委員會在審核個案時,通常會綜合考量以下幾個因素:

  • 犯罪的類型與嚴重程度: 所犯的罪行是否涉及誠信、詐欺、暴力等,對於判斷是否適任律師有重要影響。
  • 刑期長短與執行狀況: 服刑時間的長短,以及在監獄中的表現,反映了犯罪者的悛悔程度。
  • 犯罪至今的時間間隔: 時間的流逝,可以證明犯罪者是否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 事後的彌補與努力: 犯罪者是否積極參與社區服務、進行心理輔導,或是取得其他專業認證,都顯示了其洗心革面的決心。
  • 社會觀感與輿論壓力: 律師的角色需要獲得社會的信任,因此社會大眾對於該名犯罪者過去行為的接受程度,也需要納入考量。

總而言之,擁有前科的人,並非完全失去成為律師的機會。但他們需要面對比其他人更嚴苛的檢驗,證明自己已經為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並具備足夠的道德勇氣和法律知識,來擔負起捍衛正義的重任。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需要堅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夠重新贏得社會的信任,最終披上那神聖的律師袍。 追求法律夢,不僅僅是通過考試,更重要的是,證明自己配得上法律的尊嚴。

#前科紀錄 #律師考試 #資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