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課可以上進度嗎?

19 瀏覽次數

第八節課禁上新進度、強迫參加,寒暑假輔導最多半天,且開學首週禁考試。學校須自檢教學正常化並公告,督學也將不定期訪查。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八節課的光與影:當「不教進度」成為一線希望

台灣的教育現場,長期以來背負著升學壓力與追求卓越的重擔。學生們彷彿陀螺般,在各科補習班與模擬考之間不停旋轉,被進度追趕,被考試鞭策。教育部針對第八節課祭出「禁上新進度」的政策,無疑是對這種高壓環境投下一顆震撼彈,試圖撥開烏雲,尋找一線教育正常化的曙光。

那麼,第八節課,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該如何擺脫進度壓力,真正發揮其價值呢?

過去,第八節課往往淪為變相的「進度補強班」,老師為了追趕課程進度,不得不利用額外時間授課,學生則在疲憊不堪的情況下,勉強吞嚥知識。然而,這樣高強度的學習,不僅無法提升學習效果,更可能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感,甚至扼殺學習的熱情。

禁止第八節課教授新進度,看似限制了老師的教學彈性,實則提供了更廣闊的可能性。它迫使我們重新思考第八節課的意義:它不該是進度壓力下的附庸,而應該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多元發展的沃土。

試想,第八節課可以變成什麼樣子?它可以是自由探索的時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參與社團活動、閱讀課外書籍、進行專題研究,甚至只是靜靜地沉澱思緒。它可以是深度學習的場域,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或者組織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深入探究課堂上未能充分理解的知識。它可以是啟發創意的空間,透過設計思考、藝術創作、甚至是桌遊等多元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更重要的是,第八節課的「不教進度」,也讓老師有機會放慢腳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心理需求。老師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與學生建立更緊密的連結,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與挑戰,並提供適當的協助與支持。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學習效果,更能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學習態度。

當然,要讓第八節課真正擺脫進度壓力,發揮其多元價值,還需要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努力。學校應提供足夠的資源與支持,鼓勵老師創新教學模式,設計多元的課程內容;老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重心從知識傳授轉向能力培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則應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潛能;家長則應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與支持,讓他們在第八節課中自由成長。

「禁上新進度」的政策,或許只是第一步,但它代表著一種轉變的可能,一種對教育本質的重新思考。當我們擺脫進度壓力,真正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學生,或許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具備解決問題能力、並且擁有終身學習熱情的下一代。第八節課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能教多少進度,而在於能點燃多少學生學習的火花。

#上進度 #第八節課 #課程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