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血管有沒有阻塞?

19 瀏覽次數

心導管檢查以細小導管深入血管,注射顯影劑觀察血流,精準診斷血管阻塞程度。過程只需局部麻醉,約兩小時即可返家,檢查後無需住院,為診斷心血管疾病的常見且有效的利器。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臟血管的隱形殺手:如何及早發現血管阻塞?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快速,飲食習慣也逐漸西化,心血管疾病的盛行率持續攀升,成為威脅健康的重大隱形殺手。然而,許多心血管疾病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警訊時,往往病情已相當嚴重。因此,及早發現血管阻塞,才能有效預防及治療,守護心臟健康。

那麼,我們該如何知道血管有沒有阻塞呢? 這並不像感冒一樣容易察覺,需要借助專業的醫療檢查才能確認。 許多人會輕忽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狀,例如:持續性的胸悶、胸痛(特別是運動後或情緒激動時)、呼吸急促、容易疲倦、頭暈目眩、腳踝或腳部水腫等等。 這些都可能是血管阻塞的警訊,切勿掉以輕心。

除了觀察自身症狀,更重要的是進行專業的檢查。 目前最常見且有效的檢查方式,便是本文提及的 心導管檢查 (Coronary Angiography)。 它就像給心臟血管做了一次「高清體檢」,能精準判斷血管阻塞的程度、位置及類型。

心導管檢查的原理,是透過一根細小的導管,從手腕或大腿的血管進入,一路導引至冠狀動脈(供應心臟血液的血管)。 過程中,醫生會注射顯影劑,讓血管在X光機下清晰呈現。 這就像為血管「拍X光電影」,能清楚觀察血液流動的情況,判斷是否有狹窄、阻塞或其他異常。 整個過程只需局部麻醉,大多數患者僅感覺輕微的不適,並不需要全身麻醉。

相較於其他檢查方式,心導管檢查的優點在於其精準度高。它不僅能確認血管阻塞的存在,更能精確測量阻塞的程度,為後續的治療方案制定提供關鍵依據。 此外,其侵入性相對較低,檢查時間通常在一個到兩個小時左右,檢查後大多數患者可以當天返家,無需住院。 這讓許多擔心住院不便的民眾能更安心接受檢查。

然而,心導管檢查並非沒有風險,任何醫療程序都存在潛在的風險,例如出血、感染、心律不整等。 因此,在進行檢查前,務必與心臟科醫生充分溝通,了解檢查的益處和潛在風險,並根據自身情況與醫生的建議決定是否進行檢查。

除了心導管檢查,還有其他診斷血管阻塞的方法,例如:心電圖 (ECG)、運動心電圖 (Stress ECG)、心臟超音波 (Echocardiogram)、電腦斷層掃描 (CT scan)等等。 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症狀和病史,選擇最適合的檢查方式。

總而言之,及早發現和治療血管阻塞至關重要。 不要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積極與醫生溝通,並配合專業的檢查,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讓自己擁有更健康、更長壽的生活。 別讓心血管的隱形殺手,悄然奪走您的健康。

#健康檢查 #症狀檢查 #血管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