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40度有危險嗎?

22 瀏覽次數

高燒達40℃,雖有助免疫系統對抗病原體,但若持續不退或伴隨其他症狀,恐有潛在風險,務必及時就醫。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發燒時體溫上升是身體對抗感染與疾病的自然反應,用意在提升免疫系統功能,幫助身體對抗病原體。一般而言,體溫達到 38℃ 以上即定義為發燒,通常會在病程後期開始緩解並自行退燒。

然而,當體溫上升至 40℃ 時,則需要特別注意其潛在風險。雖然高燒有助於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但長時間維持在 40℃ 以上可能導致身體機能損傷,甚至危及生命。持續發燒不退或伴隨其他症狀,例如持續頭痛、嘔吐、腹瀉、意識不清或抽搐等,都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必須及時尋求醫療協助。

高燒也會對身體造成以下影響:

  • 脫水:發燒會導致大量流汗,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可能導致脫水。
  • 電解質不平衡:發燒會流失電解質,例如鈉、鉀和氯,若不補充電解質,可能導致肌肉痙攣、疲倦和噁心。
  • 器官損傷:持續高燒可能導致器官損傷,例如腦部、肝臟和腎臟。
  • 抽搐:高燒可能會導致抽搐,尤其是兒童。

因此,當體溫達到 40℃ 時,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 使用退燒藥,例如乙醯胺酚或布洛芬。
  • 補充水分,可以喝水、電解質飲料或清澈的湯。
  • 適當休息,避免劇烈活動。
  • 使用溫水或冷水擦拭身體,幫助降溫。

如果發燒持續不退或伴隨其他症狀,例如頭痛、嘔吐或意識不清,請立即就醫。及時就醫可以幫助找出病因並提供適當的治療,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危險 #發燒 #高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