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費可以追溯嗎?

15 瀏覽次數

子女撫養費請求權,即使未事先約定,最長可追溯15年。但若已約定定期給付卻未履行,超過一定期間未請求,法院可能不受理。及早釐清扶養責任,保障自身權益,才是長久之計。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撫養費的追溯權,如同一道時間的長河,在法律的河床上流淌,但其流速與阻礙,卻需要細緻的考量。子女撫養費的請求權,雖然未事先約定,也能追溯,且在台灣法律中,這條追溯期限最長可達十五年。 這意味著,即使過去十五年間父母雙方未曾針對撫養費達成協議,權利依然存在,受害方仍有權利主張過去應得的撫養費。

然而,這條十五年的時限,並非絕對的通行證。若雙方曾經約定定期給付撫養費,但一方卻未履行,那麼時間的流逝,也可能成為阻礙。 超過一定期間,沒有積極主張權利,法院可能基於「訴訟時效」的考量,而拒絕受理請求。 這意味著,時間的推移,不只可能延長撫養費的請求途徑,也可能縮減訴訟的成功率。

關鍵在於「及時行事的確立權利」。如同種植一株幼苗,需要悉心照料,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針對子女撫養費的請求,在權利被侵害之時,及早釐清扶養責任,明確掌握權利,並在合理期限內積極主張權益,是保障自身權利,獲得公正判決的關鍵。

更重要的是,雙方應積極溝通,避免爭端惡化。 透過協商和解,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明確釐清責任與義務,能有效減少訴訟的可能性,更能避免在法律的泥沼中徒耗時間與精力。 在親情關係良好或雙方溝通順暢的狀況下,共同制定一個符合雙方需求的協議,不僅對子女成長有益,也能為雙方節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總而言之,撫養費的追溯權,存在著十五年的時限,但同時受到訴訟時效的影響。 及時了解自身權益,積極主張權利,並藉由溝通協商化解爭端,是確保自身權益,並維護子女福祉的重要前提。 法律並非冰冷的機器,而是人權的守護者,唯有了解其運作機制,並善加運用,才能在權益保障的道路上走得更堅定。

#扶養費 #撫養費 追溯 #追溯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