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肚抽血驗什麼?

5 瀏覽次數

空腹抽血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因為進食會改變血液成分濃度,例如血糖和血脂,影響肝腎功能、血壓等數值的判讀,造成誤差。 準確的檢驗報告,需要您配合禁食。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空腹抽血,為你的健康把關:解密空腹抽血的那些事

「空腹抽血」四個字,相信許多人都耳熟能詳,但究竟為什麼要空腹?空腹抽血究竟能檢驗什麼?許多人可能一知半解。 這篇文章將深入淺出地說明空腹抽血的重要性,以及它能檢測的項目,讓您更了解這項重要的健康檢查程序。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空腹抽血的目的在於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進食後,我們的血液成分會發生劇烈變化。這就像在一鍋清水裡倒入糖、油、鹽等各種調味料,原本清澈的液體瞬間變得混濁複雜,你很難準確判斷清水原本的狀態。同樣地,進食後的血液成分濃度會改變,例如血糖、血脂、胰島素等都會明顯上升。這些變化會干擾許多檢驗項目的判讀,導致結果失真,影響醫師診斷。

那麼,空腹抽血究竟能檢驗什麼呢?範圍相當廣泛,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 肝功能檢查: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空腹抽血可以檢測肝臟酶(如GOT、GPT)的活性,評估肝臟是否健康,是否受到病毒感染、酒精損傷或其他疾病影響。進食後,肝臟的代謝活動會增加,影響酶活性的檢測結果。

2. 腎功能檢查: 腎臟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空腹抽血可以檢測血液中的尿素氮(BUN)和肌酸酐(Cr)濃度,評估腎臟的過濾功能。進食會影響腎臟的負擔,進而影響檢測結果。

3. 血脂檢查: 血脂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關鍵指標。進食後,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濃度會迅速上升,因此空腹抽血才能更準確地反映體內血脂的真實狀況。

4. 血糖檢查: 空腹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進食後血糖會上升,因此空腹抽血能更精準地評估血糖控制狀況,及早發現潛在的糖尿病風險。

5. 其他指標: 除了以上幾項,空腹抽血還能檢測其他許多指標,例如:電解質、血紅素、鐵蛋白等等,這些指標都可能受到進食的影響,需要空腹狀態下才能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

空腹的定義: 通常指的是至少8-12小時沒有進食任何食物和飲品(清水除外)。 甚至連口香糖、薄荷糖都不能吃!因為這些都可能影響檢測結果。

總而言之,空腹抽血並非只是單純的程序,而是為了獲得更精準、更可靠的檢驗報告,以便醫師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為了您的健康,請務必配合醫囑,做好空腹準備,讓檢驗結果能真正為您的健康把關。 如有任何疑問,請務必諮詢您的醫師或醫護人員。

#檢查項目 #注意事項 #空腹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