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藥可長期吃嗎?

25 瀏覽次數

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恐傷腎!它會收縮腎臟血管,尤其老年人或慢性病患,更易導致腎功能受損,甚至急性腎衰竭。 需謹遵醫囑,切勿自行長期服用。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消炎藥能當維他命天天吃嗎? 當然不行!

你是否曾為了舒緩惱人的頭痛、經痛,或關節痠痛,而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藥?雖然這些藥物能快速緩解不適,但就像一把雙面刃,長期服用可能潛藏著巨大的健康風險,尤其對腎臟的傷害不容小覷。別以為只是「消炎」而已,長期下來,你的腎臟可能正在默默承受著難以逆轉的損傷。

我們常說的「消炎藥」,泛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例如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等等。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是抑制體內的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除了參與發炎反應,也負責調節腎臟血流。當長期服用NSAIDs,持續抑制前列腺素的產生,腎臟血管會收縮,導致腎臟血流量減少,進而影響腎臟功能。

想像一下,腎臟就像人體的淨水器,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水分,維持體內環境的平衡。如果腎臟血流不足,就像淨水器的馬達功率不足,無法有效運作,長久下來,淨水器就會損壞,人體的廢物也無法順利排出,最終導致腎功能受損,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需要洗腎才能維持生命。

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腎臟功能本來就隨著年齡逐漸衰退,如果再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無疑是雪上加霜。此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屬於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更需謹慎使用消炎止痛藥。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吃了很久都沒事啊!」 這就像慢性中毒一樣,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傷害卻在體內悄悄累積,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因此,服用消炎止痛藥務必遵循醫囑,切勿自行購買、長期服用。感到疼痛不適時,應先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找出真正的病因,而不是一味地依賴消炎藥來掩蓋症狀。醫師會根據你的病情、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評估用藥的種類、劑量和療程,並定期監測腎功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除了遵從醫囑外,平時也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緩解疼痛,例如熱敷、冷敷、按摩、伸展運動等。如果是經痛,可以嘗試喝一些溫熱的飲品,或使用熱敷墊。如果是肌肉痠痛,可以做一些輕度的伸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總之,消炎藥並非萬靈丹,更不能當作維他命天天吃。唯有正確用藥,才能避免對身體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疼愛自己,就從守護腎臟健康開始。

#安全性 #消炎藥 #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