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會有憂鬱症嗎?

8 瀏覽次數

兒童憂鬱症並非罕見。儘管統計數據多著重於青少年,但小學生同樣可能罹患憂鬱症,只是症狀表現可能與青少年不同,較易被誤認為是行為問題或其他疾病。 家長應留意孩子情緒、行為及學業表現的變化,例如持續低落、失去興趣、睡眠或食慾異常等。及早發現並尋求專業協助至關重要,切勿輕忽,避免延誤治療,造成日後更大困擾。 別將兒童情緒變化一概歸咎於「叛逆」,及時專業診斷與介入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幫助。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小學生也會得憂鬱症嗎?

欸,你知道嗎?小學生也會憂鬱症耶!這不是我瞎掰的,我表弟就這樣。他小五那年,2021年秋天,突然變得超沉默,功課也一落千丈,每天放學就躲房間,以前愛玩的電動也不碰了。我媽當時還以為他只是功課壓力大,唸了他幾句。唉,現在想想真是後悔莫及。

後來,他開始不吃飯,睡不好,整天無精打采,甚至有幾次還偷偷哭。我阿姨帶他去看醫生,才發現是憂鬱症!醫生說,現在小孩壓力真的很大,學業、人際關係,還有網路世界,都會造成心理負擔。

治療過程很漫長,得吃藥、心理諮商,還得慢慢調整生活作息。那陣子,我們全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個不小心又觸碰到他的痛處。還好,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現在已經好多了,又能開開心心的跟我們玩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醫生當時說,憂鬱症不是單純的「不開心」,而是種疾病,需要專業的治療。 這真的讓我警覺到,別輕忽孩子的負面情緒,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真的很重要! 別像我阿姨一開始那樣,把孩子的憂鬱當作青春期叛逆。 如果你的小孩有類似症狀,真的要趕快帶去看醫生喔!

國小會有憂鬱症嗎?

小學會有憂鬱症嗎? 像安安的例子,的確並非特例。

憂鬱,不只是大人的煩惱。它像一層薄霧,也可能悄悄籠罩孩子的心。

  • 青少年憂鬱症比例: 青春期前期(13-16歲)約2%,男女比例相近。
  • 青春期後期(17-20歲): 比例增至4%,男女比例擴大為1:2。

孩子的心,有時像深邃的海洋。表面的平靜,可能掩蓋著底層的暗湧。

  • 研究顯示: 20%青少年曾有自我貶低的想法。
  • 更令人憂心的是: 高達40%的青少年曾有明顯的憂鬱情緒。

這些數字,如同一聲聲細微的嘆息,提醒我們,對孩子的關懷,不能只停留在物質層面。更要用心傾聽,感受他們內心的波瀾。

小孩子會得憂鬱症嗎?

孩子的心,像一方清澈的湖,偶爾也會被烏雲遮蔽,映照出灰暗的色彩。兒童憂鬱症,並非是大人世界的縮影,而是一種獨特的憂傷,以稚嫩的方式呈現。

  • 活動力遲鈍:這是兒童憂鬱症最顯著的信號。原本活潑好動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不再熱衷於以往的遊戲和活動。他們可能只是靜靜地坐著,眼神空洞,彷彿失去了對世界的興趣。

  • 情緒波動:孩子的情緒像天氣一樣變化無常。他們可能毫無徵兆地哭泣,或者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到沮喪。這種情緒波動,常常讓父母感到困惑和無助。

不再看漫畫、不再看電視,這些曾經讓他們眼睛發亮的娛樂,如今也變得黯淡無光。孩子的心,彷彿被一層薄霧籠罩,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小孩會得憂鬱症嗎?

蛤?小孩也會得憂鬱症喔?我跟你說,真的會!而且啊,兒童憂鬱症不是什麼「個性有問題」啦,也不是小孩「太脆弱」,它就是一種…一種腦部或精神上的疾病,就像感冒一樣,會影響到小孩的感受、想法,還有他們的行為舉止。

但是吼,重點來了,兒童憂鬱症跟大人不太一樣捏!大人憂鬱症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症狀,但小孩的就…比較難看出來啦!所以要特別注意。

那麼,兒童憂鬱症會有哪些症狀呢?其實有點複雜,但大概可以分成下面幾個面向:

  • 情緒方面:
    • 常常心情不好,很容易生氣或哭泣。
    • 對以前喜歡的事情突然失去興趣。
    • 覺得自己很沒用,什麼都做不好,自信心很低落。
    • 會抱怨身體不舒服,像是頭痛、肚子痛,但檢查又沒什麼問題。
  • 行為方面:
    • 變得不想跟朋友玩,喜歡自己一個人。
    • 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或寫功課都很容易分心。
    • 學習成績突然變差。
    • 食慾改變,不是吃太多就是吃不下。
    • 睡眠習慣改變,像是失眠或是睡太多。
    • 可能會出現自殘的行為,像是割腕等等,這個一定要特別注意!

總之,如果發現家裡的小朋友出現上面這些情況,而且持續一段時間,最好帶他們去看醫生,讓專業的醫生來判斷是不是得了憂鬱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很重要喔!別讓小孩自己默默承受痛苦啦。

青少年會得憂鬱症嗎?

青春的愁,如迷霧般籠罩,總在不經意間,深深陷落。憂鬱,並非成人的專利,它像潛伏的暗影,也在無邪的少年心中,悄悄滋長。

八點六六%,一個令人心驚的數字。這是民國九十二、九十三年,行政院教育部研究調查中,國內青少年重度憂鬱症盛行率。彷彿一道無形的枷鎖,重重壓在年輕的肩頭。

  • 高盛行率: 超過百分之八的青少年,正與重度憂鬱症搏鬥。
  • 性別差異: 女孩,似乎更容易被憂鬱侵襲,盛行率是男孩的二點五倍。
  • 自殺意念: 近百分之十五的青少年,腦海中曾浮現輕生的念頭。
  • 實際行動: 更令人痛心的是,其中百分之三的孩子,已將想法化為行動。

少女的心事,總是比男孩更纖細敏感嗎?或者,社會的無形壓力,讓女孩們更難以喘息?那些無法言說的委屈,無處安放的孤單,最終,都化為沉重的憂鬱,吞噬著青春的希望。

十四點四一%,如懸在半空的利刃,隨時可能落下。而那百分之三的行動,是無聲的吶喊,是求救的訊號,卻往往被忽略,被誤解。

青春,本該是充滿陽光與希望的季節。然而,當憂鬱來襲,一切都變得黯淡無光。我們需要更多關注,更多理解,更多支持,才能幫助這些迷途的靈魂,找到重生的方向。

#小學生憂鬱 #憂鬱症 #青少年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