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有心血管疾病?

25 瀏覽次數

守護心臟健康,定期健檢不可少!從基礎血檢、心電圖到進階的心臟超音波及電腦斷層,層層把關,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如何知道自己可能有心血管疾病:身體發出的紅色警報

心血管疾病就像潛藏在身體裡的 silent killer,往往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爆發,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但其實,我們的身體會發出一些警訊,只要我們夠細心觀察,就能及早發現並介入治療,守護心臟的健康。以下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辨識這些紅色警報,讓你更能掌握自身的心血管狀況。

一、留意身體的「痛」與「悶」:典型的胸悶與胸痛

心絞痛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警訊之一。典型的心絞痛會在胸口產生壓迫感、緊縮感,像是被重物壓住,或是悶悶的感覺,甚至會延伸到左肩、手臂、下巴、背部等部位。這種疼痛通常在活動後加劇,休息後會緩解。

但要注意的是,心絞痛並非總是如此典型。有些人可能會感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噁心、甚至喘不過氣。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非典型的心絞痛症狀,因此更需要提高警覺。

二、關注呼吸的「短」與「喘」:呼吸困難與疲勞

心臟功能受損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肺部積水,進而引發呼吸困難。在活動後、甚至休息時,都可能感到呼吸急促、喘不過氣。

此外,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輸送到全身,也會造成疲勞感。即使沒有進行劇烈運動,也會感到異常疲勞、無力,精神不濟。

三、觀察顏色的「青」與「腫」:嘴唇發紺與下肢水腫

心臟功能衰竭會導致血液缺氧,使嘴唇、手指甲等部位呈現青紫色,也就是所謂的發紺。

另外,心臟衰竭也會影響血液回流,導致下肢靜脈壓力升高,水分滯留在組織中,造成下肢水腫。特別是腳踝、小腿部位,按壓後會出現明顯的凹陷。

四、注意突發的「暈」與「眩」:頭暈目眩與昏厥

心律不整、心臟瓣膜疾病等心血管問題,可能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目眩,甚至昏厥。特別是姿勢改變時,更容易發生。

五、不能忽視的「心跳」:心悸與心律不整

心跳加速、心跳過慢、心跳不規則等都可能是心律不整的徵兆。有些人會感受到明顯的心悸,像是心臟在胸口怦怦亂跳,或是覺得心臟漏跳一拍。

六、檢視你的生活習慣與風險因子:

除了身體的警訊外,了解自己的風險因子也至關重要:

  • 家族病史: 若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風險也會增加。
  • 高血壓: 長期高血壓會損害血管壁,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高血脂: 高膽固醇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
  • 糖尿病: 糖尿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肥胖: 體重過重會增加心臟負擔。
  • 吸菸: 吸菸會損害血管,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壓力過大: 長期壓力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如果你發現自己出現以上任何一種或多種症狀,或是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請務必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如同文案中提及,定期健檢是不可少的。透過基礎血檢、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等檢查,可以更精確地評估心血管健康狀況,及早發現潛在的風險。

不要輕忽身體發出的任何警訊,積極面對,就能擁有健康的心臟,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心血管疾病 #症狀 檢查 #預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