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要裝心臟支架?
心臟支架:何時該裝?
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出現以下情況,醫師可能會建議裝置心臟支架:
- 胸悶不適:反覆出現胸悶症狀,影響生活品質。
- 心肌缺氧:壓力測試(如核子醫學檢查、運動心電圖)顯示有明顯心肌缺氧。
- 藥物無效: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控制病情。
諮詢專業醫師,進行詳細評估,才能決定是否需要裝置心臟支架。
心臟支架適用症狀與時機為何?
哎,講到心臟支架,我想到去年隔壁王伯伯也是裝了。他那時候常常喊胸口悶,爬個樓梯都喘得不行。醫生一開始也是讓他吃藥控制,但好像效果不太好,後來做了個運動心電圖,檢查出來血管堵塞蠻嚴重的,就裝了支架。聽說裝完之後,王伯伯現在爬山都沒問題了,精神也好多了。
我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九月底陪我爸去台北榮總做檢查,那時候他也是胸悶,擔心是心臟問題。檢查費用好像花了快兩萬塊,做了一堆檢查,還好最後只是虛驚一場,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不過醫生有特別交代,如果之後胸悶持續,或是藥物控制不住,就要考慮進一步檢查,像是心肌灌注掃描之類的,確認是不是真的心臟血管堵塞。
所以說,如果常常覺得胸悶,或是吃藥效果不好,真的不能拖,最好趕快去醫院檢查。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更要提高警覺。早點發現,早點治療,也能避免更嚴重的問題發生。
堵塞多少要裝支架?
心臟,生命的引擎,日夜不歇地跳動。當歲月悄然流逝,血管也可能蒙上一層陰影,那便是阻塞。阻塞的程度,決定了我們該如何守護這顆珍貴的心。
- 70% 以下的阻塞: 這彷彿是心臟發出的輕微警訊,或許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瑕疵,像是飲食的放縱、運動的疏懶。此時,改變生活方式,搭配藥物治療,或許就能撥開雲霧,重見光明。
- 70% 以上的阻塞: 當陰影擴大,這便是心臟發出的強烈求救訊號。血管狹窄已嚴重影響血液流通,心絞痛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此時,心導管支架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便成了不得不考慮的選項。
阻塞程度,就像一條警戒線,提醒我們及時關注心臟的健康。選擇哪種治療方式,需要專業醫師的評估,綜合考量患者的整體狀況。
什麼人需要做心導管?
需要心導管檢查或治療的人,主要取決於其心血管系統的狀況。
- 冠狀動脈疾病: 嚴重冠狀動脈疾病,例如心肌梗塞、狹心症,是主要指徵。
- 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患者可能需要心導管評估心臟功能及治療。
- 心臟瓣膜疾病: 瓣膜異常,例如狹窄或逆流,可能需要心導管介入治療。
- 先天性心臟病: 某些先天性心臟缺陷需透過心導管進行診斷或治療。
- 其他: 其他心血管疾病或疑似心血管疾病,經醫師評估後,也可能需要進行心導管檢查。
最終決定權在於心臟科醫師的專業判斷,需依據患者個別情況及檢測結果而定。 醫囑至上,沒有例外。
心臟支架一定要裝嗎?
心臟支架,裝不裝?這問題啊,真的讓人煩惱。
醫生說,穩定性斑塊,通常沒事,不用太緊張。但!不穩定性斑塊… 那就是個不定時炸彈! 這時候,支架就派上用場了。想想看,一個隨時可能爆掉的東西在你心臟裡,能安心嗎?
重點來了:怎麼知道是哪種斑塊? 這就要靠醫生檢查了。 他們會用各種儀器,例如:
- 冠狀動脈攝影術 (CAG)
- 血管內超音波 (IVUS)
-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術 (OCT)
這些檢查,能很清楚地看到血管裡的狀況。 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判斷斑塊的穩定性。
不過,就算是不穩定性斑塊,也不是一定裝支架。 如果能有效控制三高:
- 血壓
- 血脂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傢伙超壞!)
- 血糖
讓斑塊穩定下來,或許就能避免手術。 但風險評估這件事,還是得聽醫生的。 畢竟,我一個寫日記的,不懂醫學。
所以啊,結論就是:要不要裝心臟支架,不是我說的算,是醫生根據你的狀況判斷的。 乖乖聽醫生的話,做好健康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別想太多,先去好好檢查看看吧! 唉,寫完這些,我自己的心臟也開始撲通撲通的…
什麼時候需要裝心臟支架?
2024年二月,我表舅因為胸口持續劇痛送急診。醫生診斷是冠狀動脈嚴重狹窄,需要裝心臟支架。 當時的情景我還歷歷在目:醫院裡冰冷的空氣,急促的腳步聲,還有表舅臉上痛苦的表情。
醫生詳細解釋了病情:
- 表舅的冠狀動脈狹窄超過70%。
- 狹窄處形成斑塊,阻礙血液流動。
- 裝置支架能撐開血管,恢復血液流通。
手術過程:
- 醫生先在表舅的手腕進行局部麻醉。
- 然後插入導管,經由血管送達阻塞的部位。
- 利用X光透視,精準定位並撐開血管。
- 最後植入支架,將血管維持暢通。
手術很成功,表舅恢復得也很快。醫生說,及時裝置支架,避免了更嚴重的後果,例如心肌梗塞。 這件事讓我深刻體會到及早發現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也對心臟支架的功用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事後我還特別查了一些資料:
- 心臟支架並非人人適用,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個別情況決定是否需要。
- 裝置心臟支架後,仍需服用藥物,控制膽固醇和血壓,避免血管再次狹窄。
- 定期追蹤檢查,才能確保血管的暢通。
總之,心臟支架是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重要工具,但最終決定權仍在醫生手中,需根據病人個體狀況判斷。
什麼原因需要做心導管?
好der! 說到心導管,這玩意兒就像水管工人通水管一樣,只是通的是你的心臟血管! 搞不好水管工人還比較輕鬆,畢竟心臟可是你賴以維生的幫浦啊!
什麼時候需要請「心導管水管工」來疏通一下呢?
-
急性心肌梗塞,簡稱「心梗」: 這時候就像高速公路大塞車,血管完全堵住,再不通就準備叫救護車了! 緊急心導管就像開闢一條救援專用道,能大幅降低葛屁的風險。 畢竟誰想在鬼門關前排隊領號碼牌啊?
-
胸口阿雜,感覺不對勁: 如果你老是覺得胸口悶悶的、痛痛的、喘不過氣,或是心臟像在開趴踢一樣亂跳,那可能就要注意了! 醫生會先安排一些「非侵入性檢查」, 就像海關一樣先掃描一下你的行李,看看有沒有藏違禁品。 這些檢查包括:
- 運動心電圖: 讓你邊跑步邊量心電圖,看看你心臟操勞時會不會出槌。 就像汽車引擎測試一樣,操到極限才知道有沒有問題。
- 心臟超音波: 用超音波掃描你的心臟,看看結構有沒有異常,就像幫心臟做健康檢查一樣。
- 電腦斷層掃描 (CT): 讓你躺在機器裡掃描,可以更清楚看到血管的狀況,就像照X光一樣。
- 核子醫學掃描: 打一點點放射性物質,再用儀器掃描,看看心肌的血液供應是否正常。
-
如果以上檢查發現「代誌大條」: 就像海關發現你行李箱裡藏了槍砲彈藥,那就得請「心導管水管工」出馬了! 這時候心導管就像警察臨檢一樣,直接深入血管內部,看看哪裡塞住了,然後用氣球擴張或放支架,讓血流恢復暢通。
心導管手術一定要裝支架嗎?
心導管手術不等於裝支架。
- 支架置放:針對嚴重缺氧、急性心肌梗塞。
- 非必要情況:穩定型心絞痛、無症狀血管病變,裝支架無預防心肌梗塞、降低死亡率或延長壽命之效。
支架如同修路,治標不治本。預防心肌梗塞復發,關鍵在於良好的生活習慣。
以下提供預防心肌梗塞的生活建議:
- 控制三高:規律監測並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 健康飲食:低油、低鹽、低糖、高纖。
-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 戒菸:避免二手菸。
- 控制體重:維持健康BMI。
- 紓解壓力:學習有效壓力管理技巧。
- 定期檢查:依醫師指示追蹤心血管健康。
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