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會氣虛?

18 瀏覽次數

氣虛源於先天不足、脾肺腎失養、久病耗損、過勞及老化,症狀包含疲倦乏力、氣短喘促、面色蒼白、水腫、食慾不振、易感冒等。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氣若游絲:探究氣虛的成因與影響

「氣」,在中醫理論中,並非單指呼吸的空氣,而是一種推動生命活動的根本能量,如同體內奔騰不息的河流,滋養著五臟六腑,維持著人體的各種機能。當這股能量不足,如同河流乾涸,便會出現「氣虛」的狀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體氣虛呢?

氣虛的成因錯綜複雜,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先天稟賦不足:有些人生而體弱,如同幼苗先天不足,根基淺薄,吸收養分的能力較差,導致氣的生成不足,這就像一棵小樹,先天根系不發達,難以吸收足夠的養分茁壯成長。這類人群從小就容易疲倦、面色蒼白,抵抗力也較弱。

二、脾肺腎三臟失養: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肺主氣司呼吸」、「腎為先天之本,主納氣」。脾負責消化吸收營養物質並轉化為氣;肺負責吸入清氣,呼出濁氣,維持氣的流通;腎則儲存先天之氣,為生命活動提供根本動力。如果這三個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影響氣的生成、運行和儲存,導致氣虛。例如,脾胃虛弱的人,消化吸收功能差,無法將食物轉化為充足的氣;肺功能不足的人,呼吸淺短,難以吸取足夠的氧氣;腎氣不足的人,則會出現生命力衰退的現象。

三、久病耗損正氣:慢性疾病纏身,猶如體內長期進行著一場消耗戰,會不斷損耗人體的正氣,導致氣虛。例如,長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會損耗肺氣;慢性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則會損耗脾氣。久病之後,人往往會感到更加疲倦乏力,這就是氣虛的表現。

四、過度勞累,元氣大傷: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常常加班熬夜,過度勞累,會過度消耗人體的元氣,導致氣虛。如同機器超負荷運轉,容易出現故障一樣,人體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也會導致氣的生成不足,出現疲勞、乏力等症狀。這不僅包括體力勞累,也包括精神壓力過大,思慮過度,都會損耗心氣,導致氣虛。

五、年齡增長,臟腑功能衰退: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個臟腑的功能都會逐漸衰退,氣的生成和運行能力也會下降,導致老年人更容易出現氣虛的症狀。這如同老化的機器,零件磨損,運轉效率降低,自然也就更容易出現問題。

氣虛不僅僅是感到疲倦,還會影響到人體的各個方面,例如:氣短喘促、面色蒼白或萎黃、語音低微、食慾不振、容易感冒、自汗盜汗、水腫等等。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中醫師的幫助,辨證施治,調理身體,才能有效改善氣虛的狀況,恢復健康活力。 切勿自行服用補氣藥物,以免產生不良後果。

#壓力 #氣虛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