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選修算選修嗎?

11 瀏覽次數

必選修雖名為「選修」,實則為必選的學分,需修畢方能畢業。 但與一般必修不同,通常不強制重修,修滿學分即可,提供學生修課彈性。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必選修算選修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隱藏著大學選課制度中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它既承載著「選修」的靈活性,又肩負著「必修」的畢業要求,這種看似矛盾的設計,究竟是為了什麼?

「必選修」這個名詞本身就帶有矛盾性。它像個狡黠的魔術師,以「選修」的名義,變出了「必修」的魔術。你「可以」選擇課程,卻「必須」完成學分。它不像一般必修課那樣,有著嚴格的課程安排和強制性的重修機制,而是提供學生更多選擇的空間,在一定的框架內,自主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

那麼,大學為何要設置這樣一種看似多此一舉的課程類型呢?其背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學術彈性和學生自主性之間的權衡。

傳統的必修制度,往往以「通識」或「專業核心」為主,課程內容相對固定,學生選擇的空間有限。而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業選擇的彈性。必選修課程的出現,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選課範圍,讓他們能根據自身興趣、未來規劃和專業發展方向,選擇更貼近自身需求的課程。

舉例來說,一個電機系學生,必修課可能包含電路學、數位邏輯設計等核心課程,而必選修則可能包含嵌入式系統、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選項。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未來就業方向,選擇更深入學習的領域,而非被固定的課程大綱所限制。這使得學習過程更具主動性和針對性,也提升了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然而,必選修也並非沒有缺點。其「必選」的性質,使得學生在選課時仍需謹慎評估,避免因一時衝動或輕忽而延誤畢業時程。此外,部分學校的必選修課程,其開課時間和人數限制,也可能造成學生選課的困擾。因此,學生在選課前,務必仔細研讀課程大綱,了解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並參考學長姐的經驗,做好周全的規劃。

總而言之,必選修課程是大學選課制度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學術彈性和畢業要求之間取得了相對平衡。它既保障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又能確保學生修滿必要的學分順利畢業。 然而,學生仍需理性看待必選修的「選修」屬性,積極主動地規劃自己的學習,才能充分發揮必選修的價值,讓大學學習之旅更加充實且有意義。 它並非真正的「選修」,而是以「選修」的形式,讓學生在框架內自主選擇,達到必修的學習目標,這才是理解必選修的關鍵所在。

#必修課 #課程規劃 #選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