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怎樣才會被退學?

10 瀏覽次數

大學生注意!連續兩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學分數超過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的三分之二,就會面臨退學。轉系生的紀錄也會合併計算。但身心障礙學生或修習學分少於八學分者則不受此限。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大學,象徵著自由與探索,卻也暗藏著挑戰與風險。許多新鮮人帶著滿腔熱血踏入校園,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面臨被退學的危機。 「被退學」三個字聽起來沉重而令人卻步,但了解退學的機制,才能讓我們更好地守護自己的大學生涯。 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大學退學的可能性,釐清常見的迷思,並提供一些預防措施,讓你在大學的學習旅程上走得更穩、更順利。

坊間流傳著許多關於大學退學的說法,什麼「翹課太多」、「社團活動太活躍」、「跟教授關係不好」等等,都可能導致退學。然而,事實上,台灣大學的退學機制,大多是圍繞著「學業成績」這項核心指標。 雖然各校的規定可能略有差異,但核心精神大同小異:持續的學業不及格是導致退學的主要原因

文中提到的「連續兩個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學分數超過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的三分之二」,是許多大學普遍採用的標準。 這句話的關鍵在於「連續兩個學期」和「三分之二」。 這並不是說只要一個學期有一門課不及格就會被退學,而是必須連續兩個學期都嚴重不及格,且不及格的學分數要超過該學期修課總學分的2/3。例如,某學期修了15個學分,則至少要有10個學分不及格,才符合此標準。 這個標準相當嚴格,目的在於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和時間來改善學業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轉系生的學業成績紀錄會被合併計算。這意味著,即使在原本的科系表現良好,轉系後若學業成績持續低落,累計的成績還是可能觸發退學機制。 因此,轉系後的學習規劃與調整,更顯得至關重要。

文中也特別提及身心障礙學生和修習學分少於八學分的學生不受此限。 這體現了大學對於弱勢學生的關懷與支持,也說明了退學機制並非一成不變的鐵律,而是會根據學生的個別情況進行彈性調整。 這類學生仍然需要努力學習,但學校會提供更多的協助與資源,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然而,學業成績只是退學的其中一個面向。 嚴重的違規行為,例如作弊、抄襲、暴力事件等等,也可能導致退學。 這些行為嚴重違反校規,學校通常會依據校規的相關規定予以嚴懲,甚至直接開除學籍。

最後,預防勝於治療。 想要避免被退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積極面對學業。 及早發現學習上的問題,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協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妥善安排學習時間;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並主動與教授互動,都是重要的預防措施。 記住,大學的學習旅程並非一帆風順,但只要你願意努力,就能克服困難,順利完成學業。 別讓「退學」這兩個字成為你大學生涯的夢魘,而是讓它成為你更加努力學習的動力。

#學業 #校規 #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