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消炎藥要和胃藥一起吃?

25 瀏覽次數

由於消炎藥透過腸胃道吸收後才會影響胃黏膜,因此不建議與胃藥同時服用。需等待約 1-2 小時,讓消炎藥減弱胃黏膜保護機轉後,再服用制酸劑才能有效降低胃酸,改善不適。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為什麼消炎藥常伴隨胃痛?該不該和胃藥一起服用?

許多人一聽到「消炎藥」,腦中立刻浮現「胃痛」兩個字。事實上,許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例如 ibuprofen、 naproxen 等常見的普拿疼、一些感冒藥成分)的確會刺激胃黏膜,造成胃痛、胃灼熱、甚至胃潰瘍等問題。這並非因為消炎藥和胃藥「相剋」,而是因為它們作用的機制與部位不同,服用方式也需要考量。

文章開頭提到的「消炎藥透過腸胃道吸收後才會影響胃黏膜,因此不建議與胃藥同時服用」這句話,其實略有不準確,容易造成誤解。 更精確的說法是:消炎藥本身就會影響胃黏膜,即使還沒完全吸收,也可能造成損傷。 它們抑制了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的生成,而前列腺素正是胃黏膜保護層的重要組成成分,負責保護胃壁免受胃酸侵蝕。因此,消炎藥服用後,胃黏膜的保護力會下降,更容易受到胃酸的攻擊。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服用消炎藥後會出現胃部不適。 所謂的「胃藥」,通常指制酸劑(antacids),例如胃乳、胃散等,其作用是中和胃酸,減輕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 如果同時服用消炎藥和制酸劑,雖然制酸劑可以暫時緩解胃酸造成的灼熱感,但卻可能影響消炎藥的吸收,降低其藥效,甚至降低其療效。更重要的是,制酸劑無法彌補消炎藥對胃黏膜保護機轉的抑制。

因此,並不是「不建議同時服用」,而是「不建議同時服用來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更正確的做法是:

  • 先評估風險: 若只是偶爾服用低劑量消炎藥,且沒有胃部疾病病史,也許不需要額外服用胃藥。
  • 分開服用: 若需要服用胃藥,應與消炎藥 間隔 1-2 小時 服用。建議先服用消炎藥,待其部分吸收後再服用制酸劑,以利藥物吸收及胃部保護。
  • 選擇腸溶衣劑型: 有些消炎藥有腸溶衣劑型,能減少對胃部的刺激,可優先選擇。
  • 遵醫囑: 最重要的是,應遵循醫師或藥師的指示服用藥物,並告知您的病史及用藥情況,以便他們根據您的狀況給予最適當的建議。

總而言之,消炎藥和胃藥的服用時間應錯開,並非單純的「相剋」,而是為了確保藥物療效和保護胃部健康。 如有任何胃部不適,應立即就醫,勿自行服用藥物。 別讓小小的藥物,造成更大的健康困擾。

#保護胃 #消炎藥 #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