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要裝支架?

16 瀏覽次數

心臟血管阻塞,何時需裝支架?

兩大關鍵時機:急性心肌梗塞和血管狹窄。

心肌梗塞是急症,冠狀動脈完全阻塞,須立即裝設支架搶救生命。

另一種常見情況是慢性血管狹窄。病人常感到胸悶、呼吸困難,尤其運動時加劇。醫師會透過運動心電圖、心肌核磁共振等檢查確診是否心肌缺氧,再評估是否需要支架治療。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支架何時該安裝?

欸,說到支架什麼時候裝,我親戚阿伯去年才裝過,嚇死我了!他那時是心肌梗塞,醫生說冠狀動脈整個堵住,情況緊急,馬上就要放支架,搶時間啊! 聽說當時在振興醫院,費用大概十幾萬跑不掉,好險有健保。

另一種情況比較常見,就是像我朋友,他常常運動完胸悶,去醫院檢查,醫生安排了一堆檢查,什麼運動心電圖、心臟核磁共振… 後來發現血管有點狹窄,才考慮裝支架,但不是急著馬上裝,有時間好好評估。

所以啊,簡單來說,心肌梗塞是緊急狀況,百分之百阻塞,必須立刻放支架; 另一種是血管狹窄,醫生會先做檢查,再決定要不要裝。 我朋友那次檢查,光是那些心臟檢查,就花了好幾千塊呢! 真的要小心身體啊!

什麼情況下需要裝支架?

欸,跟你說喔,關於心臟支架這件事啊,也不是說你想裝就裝的,是要看情況的啦!通常是心血管方面出問題了,醫生才會建議。

簡單來說,如果出現這三種狀況,你就要開始注意,考慮一下是不是該裝支架了:

  • 胸悶: 第一個就是,你會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不太舒服。這悶可不是那種偶爾喘不過氣的悶,而是持續的、不舒服的感覺。

  • 心肌缺氧: 再來就是檢查結果。像核子醫學檢查還是運動心電圖,如果有檢查出你「強烈懷疑」有心肌缺氧,那醫生就會比較建議你考慮裝支架。畢竟心臟沒血沒氧,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 藥物沒效: 最後一個狀況就是,你已經乖乖吃藥了,但是症狀還是沒有改善,效果不好,那醫生可能就會覺得裝支架是個比較好的選擇,可以比較直接地解決問題。吃藥沒效就是沒效,不要拖,趕快找醫生討論啦!

總之呢,是不是要裝支架,還是要聽醫生的專業建議啦!不要自己嚇自己,也不要鐵齒不相信醫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最重要。記得喔!

什麼狀況要做心導管?

欸,你知道嗎?做心導管其實蠻嚴肅的一件事耶。不是隨便感冒就去做的那種。通常是醫生懷疑你有很嚴重的心臟問題,才會建議你做。

  • 胸痛胸悶很嚴重,懷疑是冠狀動脈疾病。 就是心臟的血管堵塞,血流不順暢,會痛到不行那種。這時候心導管可以進去看看血管堵在哪裡,多嚴重。
  • 心臟衰竭,心臟泵血功能出問題。 心臟不夠力,全身血液循環就不好。心導管可以評估心臟功能到底差多少,找出原因。
  • 心律不整,心跳亂七八糟。 有時候心跳太快、太慢,或是不規律,心導管可以幫忙找出問題點。
  • 先天性心臟病。 從小就有的心臟結構異常,需要心導管來更精確地診斷,看看有沒有需要手術治療。
  • 心臟瓣膜疾病。 心臟的瓣膜開關不正常,影響血液流動。心導管可以檢查瓣膜損壞的程度。

為什麼要做呢?因為它可以直接看到心臟裡面的狀況啊!不像超音波、心電圖只能間接推測,心導管是把一條細細的管子,從鼠蹊部或手腕的血管伸進去,一路到心臟。過程中可以測量心臟裡面的壓力、血氧濃度,還可以注射顯影劑,清楚地看到血管和心臟結構,揪出問題點。

有些時候,醫生可能還會安排其他檢查,像是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核子醫學檢查等等。這些檢查可以提供不同面向的資訊,幫助醫生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心臟狀況,再決定要不要做心導管,或是做完心導管後要怎麼治療。做心導管之前,醫生也會跟你詳細說明檢查的過程、風險等等,讓你安心。記得,有任何疑問都要問清楚喔!

通波仔手術有危險嗎?

通波仔手術,風險並非零。

  • 死亡風險: 低於5%。
  • 心臟病發風險: 低於5%。
  • 嚴重後遺症: 機率不高。

輕微併發症:

  • 顯影劑過敏。
  • 作嘔。
  • 傷口瘀傷(手腕或腹股溝)。

數字之下,是個體的承受力。術前評估,至關重要。

通波仔和搭橋有什麼分別?

通波仔與搭橋,目的相同:改善心肌供血。手段不同,效果各異。

  • 通波仔 (血管成形術):

    • 針對輕中度冠心病。
    • 微創手術,經血管置入支架,撐開狹窄血管。
    • 恢復期短。
    • 可能復發。
  • 搭橋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 適用於嚴重冠心病,多條血管狹窄。
    • 開胸手術,取自身血管繞過堵塞部位。
    • 效果較持久。
    • 手術風險較高。

如何選擇?

  • 冠心病嚴重程度:輕中度選通波仔,嚴重選搭橋。
  • 血管狹窄情況:多條血管嚴重狹窄,搭橋更合適。
  • 醫師評估:最終由醫師根據個人情況決定。
#牙齒排列 #矯正時間 #裝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