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多餐會糖尿病嗎?

9 瀏覽次數

頻繁進食的少量多餐,非但無法控制食慾,反而會提升胰島素水平,加速腹部脂肪堆積,提高罹患肥胖、糖尿病及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機率,得不償失。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少量多餐是健康飲食?小心養出糖尿病!

坊間流傳著「少量多餐」有助於控制體重、提升新陳代謝的說法,許多人深信不疑,將其奉為健康飲食的圭臬。然而,真相或許並非如此單純。「少量多餐」真的能遠離糖尿病嗎?答案是:未必。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文章開頭便指出頻繁進食的少量多餐,並非健康飲食的保證,反而可能提升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這句話並非危言聳聽。其背後的機制,與胰島素分泌和身體能量調節密切相關。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胰島素在體內扮演的角色。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重要荷爾蒙,當我們進食後,血糖濃度上升,胰臟便會分泌胰島素,將血糖送入細胞內,作為能量使用。如果頻繁進食,即使每次進食量不多,胰臟仍會持續分泌胰島素以應對不斷上升的血糖。長此以往,身體可能會對胰島素產生「抗性」,也就是說,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差,需要分泌更多胰島素才能將血糖送入細胞內。這便是胰島素阻抗的形成過程,而胰島素阻抗正是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次,少量多餐容易造成總熱量攝取超標。即使單次進食量少,但頻繁進食的累積熱量,可能遠超乎我們的想像。許多人誤以為少量多餐能抑制食慾,但事實上,頻繁進食反而會刺激食慾中樞,讓你更容易感到飢餓,進而攝取更多食物,最終導致體重增加。而體重增加,更是肥胖、糖尿病及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

此外,持續高水平的胰島素,也會促進脂肪堆積,尤其是在腹部區域。腹部脂肪(內臟脂肪)與許多代謝疾病的風險密切相關,例如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即使體重沒有明顯增加,持續的少量多餐,也可能導致腹部脂肪堆積,增加健康風險。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少量多餐」並非絕對有害,但其適用對象並非所有人。例如,某些需要頻繁補充能量的運動員,或者特定疾病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少量多餐或許是適當的飲食策略。然而,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更建議採取均衡飲食、控制總熱量攝取,並配合規律運動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體重,降低罹患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總而言之,別被「少量多餐」的說法所迷惑。健康飲食的關鍵在於均衡營養、控制總熱量攝取,以及規律運動。与其盲目追求少量多餐,不如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建立一個更健康、更持久的飲食模式,才能真正遠離糖尿病的威脅。 別讓「少量多餐」成為你健康飲食的絆腳石!

#少量多餐 #糖尿病 #飲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