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能當youtuber嗎?

5 瀏覽次數

公務員於YouTube分享個人心得,若僅上傳影片、被動接受他人贊助,並非主動經營獲利,則不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相關規定。透過YouTube模式獲得的樂捐贊助,與主動經營獲利性質不同。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公務員斜槓人生:YouTuber夢想與法規界線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內容創作者,透過YouTube分享知識、興趣,甚至開創額外收入。公務員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自然也可能心懷YouTuber夢想。然而,公務人員的身份特殊,其兼職行為受到公務員服務法的嚴格規範。那麼,公務員究竟能否踏入YouTube的世界,一圓創作者的夢想呢?答案並非絕對的「可以」或「不可以」,而是在夢想與法規之間尋求平衡。

首先,我們需要釐清公務員服務法的相關規定。公務員服務法明文禁止公務員經營商業或從事營利行為,旨在維護公務人員的公正廉潔,避免公務員因個人利益而影響公務執行。因此,公務員若積極經營YouTube頻道,以獲取商業利益為主要目的,例如透過廣告分成、業配合作等方式,顯然違反了公務員服務法的相關規定。

然而,如果公務員僅僅是將YouTube視為分享個人心得、知識的平台,被動接受觀眾的贊助,情況則有所不同。正如前述觀點所述,單純上傳影片、被動接受贊助,與主動經營獲利的商業行為性質不同。這種情況下,公務員並非主動追求營利,而是基於分享熱情,且贊助金額通常不高,難以認定為實質的商業利益。

更進一步說,YouTube頻道的性質也至關重要。如果頻道內容與公務職責相關,例如分享公務專業知識,或評論相關政策,則必須格外謹慎。這類型的內容很容易引發爭議,甚至涉及洩漏公務機密的風險。即使未主動追求商業利益,也可能因內容不當而影響公務人員的公正形象。

因此,對於想當YouTuber的公務員,建議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 內容選擇: 避免選擇與公務相關的題材,可以選擇分享個人興趣、生活經驗等。
  • 收益方式: 避免主動經營獲利,關閉廣告分成,或選擇非營利性質的贊助平台。
  • 資訊公開: 謹慎評估是否需要向單位報備,並明確聲明個人身份,強調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公務機關無關。
  • 行為準則: 時刻謹記公務員的身份,遵守相關法規,避免發表不當言論,維護公務人員的形象。

總而言之,公務員要成為YouTuber,並非完全不可行,但必須在法規的框架下,謹慎經營。關鍵在於區分「分享」與「營利」的界線,避免將YouTube頻道作為商業經營的手段。透過謹慎的規劃與執行,公務員也能在不違反法規的前提下,一圓YouTuber夢想,拓展自己的斜槓人生。

#Youtuber #公務員 #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