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血崩如何止血?

23 瀏覽次數

經血量大可藉由中藥調理。涼血可用黃芩、地榆;化瘀可選三七、蒲黃;補氣則以黃耆、黨參為主,幫助改善 excessive bleeding。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月經血崩,如何有效止血?

月經是女性生理週期的重要一環,正常的經血量約在 20-80 毫升之間。然而,有些女性會經歷經血量過多,甚至達到「血崩」的程度,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可能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所謂血崩,指的是經期出血量異常增多,換衛生棉的頻率明顯增加(例如每小時就需更換一次以上),經期延長超過七天,甚至出現頭暈、乏力、心悸等貧血症狀。面對血崩,及時止血和找出根本原因至關重要。

緊急止血方法:

當月經量突然變大,甚至出現血崩時,首要之務是尋求醫療協助。在就醫前,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 保持鎮靜: 恐慌會加劇心跳,可能導致出血量增加。盡量保持冷靜,平躺休息,抬高雙腿,有助於減緩出血速度。
  • 冰敷下腹部: 將冰袋包裹在毛巾中,敷於下腹部,可以幫助收縮血管,減少出血量。
  • 避免劇烈運動: 血崩期間應避免任何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出血。
  • 記錄出血量和更換衛生棉的頻率: 這有助於醫生評估出血的嚴重程度,並找出可能的病因。

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血崩並非小事,必須尋求婦產科醫師的診治。醫師會根據病患的年齡、病史、出血量、伴隨症狀等,進行相關檢查,例如:血液檢查、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切片檢查等,以找出造成血崩的根本原因。常見的病因包括:

  • 荷爾蒙失調: 例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 子宮肌瘤或子宮腺肌症: 這些良性腫瘤會增加子宮內膜面積,導致經血量增加。
  • 子宮內膜息肉: 息肉會干擾子宮內膜的正常脫落,造成出血。
  • 凝血功能異常: 某些疾病會影響血液凝固,導致出血不止。
  • 子宮內膜癌: 雖然較為少見,但異常出血也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徵兆,因此必須及早診斷。

中醫調理:

在西醫治療的同時,中醫調理可以作為輔助療法,幫助改善體質,減少血崩的發生機率。中醫師會根據病患的體質和症狀,辨證論治,給予適合的藥方。文中提及的涼血藥(黃芩、地榆)、化瘀藥(三七、蒲黃)以及補氣藥(黃耆、黨參),的確常用於治療經血量過多的情況。然而,必須強調的是,這些藥物並非人人適用,必須由合格的中醫師診斷後,根據個人體質開立處方,切勿自行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預防與保健:

除了積極治療,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事項,有助於預防和改善血崩:

  •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維持內分泌平衡。
  • 均衡飲食,避免過度進補: 飲食應均衡攝取各種營養,避免過度食用辛辣刺激或油膩的食物。
  • 適度運動,舒緩壓力: 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舒緩壓力,有助於調節月經週期。
  • 定期健康檢查: 早期發現和治療潛在的疾病,可以有效預防血崩的發生。

總而言之,面對月經血崩,切勿掉以輕心,應及早就醫,找出病因並接受適切的治療。同時,配合中醫調理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改善經血量過多的問題,維護女性的健康。

#女性健康 #月經血崩 #止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