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父母同意可以結婚嗎?

15 瀏覽次數

18 歲起,青少年將可自由結婚、辦理手機和信用卡等合約,不再需要家長同意。此項法規變更將於明年正式實施,家長應及早做好相關準備。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成年即自由?18歲結婚不再需要父母同意,孩子準備好了嗎?

台灣即將迎來民法修正,一個影響深遠的變革即將在明年正式實施:18歲即為完全行為能力人。這代表年滿18歲的青少年將擁有更多自主權,可以獨立辦理手機、信用卡,甚至結婚,而不再需要經過父母的同意。這項變革無疑賦予年輕人更大的自由,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在婚姻這個人生大事上。

傳統觀念中,婚姻往往被視為兩個家庭的結合,父母的角色舉足輕重。他們的生活經驗、人脈資源,以及對子女的了解,都能在婚姻決策中提供重要的參考。然而,新法實施後,18歲的青少年就能獨立決定是否走入婚姻,父母的影響力將大幅降低。這引發了一個重要的問題:18歲的青少年,真的準備好為自己的婚姻負責了嗎?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探索自我、建立價值觀的階段,情感也相對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在浪漫愛情的催化下,他們可能容易衝動做出決定,忽略婚姻背後所代表的責任與義務。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愛情,更是關於家庭經營、經濟規劃、以及共同面對生活挑戰的長期承諾。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歷練的年輕人,在面對這些挑戰時,可能顯得力不從心。

另一方面,新法也強調了年輕人的自主權。18歲已經被認定為具備足夠的判斷能力,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限制年輕人的婚姻自由,或許也剝奪了他們追求幸福的機會。許多成功婚姻的例子證明,年齡並非決定婚姻幸福的唯一因素,成熟的心智、共同的價值觀、以及對彼此的尊重與支持,才是維繫婚姻長久的關鍵。

因此,新法實施後,父母的角色將更顯重要。父母不再是婚姻決策的把關者,而是引導者和支持者。他們需要透過溝通和引導,幫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婚姻的本質,評估自己是否具備經營婚姻的能力。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提供理性的建議,但最終的決定權仍應尊重孩子。

此外,學校和社會也應提供更完善的性教育、情感教育和財務規劃等課程,幫助年輕人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管理財務、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透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幫助年輕人更好地迎接成年的挑戰,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新法的實施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它賦予年輕人更大的自主權,但也同時考驗著他們的責任感和判斷力。在迎接新時代的同時,我們更需要關注年輕人的成長,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引導,讓他們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也能夠穩健地走向幸福。

#同意 #父母 #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