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會得憂鬱症嗎?

28 瀏覽次數

青少年憂鬱症不容忽視。根據民國92、93年教育部調查,台灣青少年重度憂鬱症盛行率高達8.66%,女性更是男性的2.5倍。更令人憂心的是,近15%青少年曾有自殺念頭,其中3%更付諸行動。 及早發現並尋求專業協助,對青少年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數字警示我們,應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提供適切的支持與資源。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青少年會得憂鬱症嗎?

蛤?青少年憂鬱症?當然會啊!你沒看新聞逆?

我跟你說,92、93年(西元2003、2004年)的時候,政府有調查,青少年重度憂鬱症的比例高到嚇死人,快要10%捏!8.66%!而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憂鬱,是男生的2.5倍!

更可怕的是,有超過14%的青少年曾經想過要自殺,然後裡面又有3%真的跑去做了!這數字真的太誇張了啦! 教育部那個時候的報告寫得清清楚楚,不是我在唬爛。

我以前有個同學,國中的時候因為家裡的事情,整個悶悶不樂,後來才知道他去看心理醫生了,應該也是憂鬱症吧我想…所以說,這種事情真的不是開玩笑的,要好好關心身邊的人啊!

小學生會有憂鬱症嗎?

是的,小學生也會憂鬱症。雖然衛福部統計主要針對國高中生,但憂鬱症並非年齡限定的疾病。我朋友的小孩,今年才十歲,上五年級,就確診了。

一開始,只是覺得他功課變差,不太愛跟同學玩,常常一個人躲在房間裡,眼神很空洞。 他媽起初以為是課業壓力,或是換新學校不適應,所以不斷鼓勵他,也調整他的作息。 但情況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甚至開始出現睡眠問題,食慾也下降。

那時候,他媽真的非常焦急,帶他去看身心科醫生。醫生詳細詢問病史,也做了相關評估,最後診斷是兒童憂鬱症。

醫生解釋說,兒童憂鬱症的症狀可能和成人不太一樣,例如:

  • 比較常表現為易怒、脾氣暴躁,而不是成人常見的低落情緒。
  • 可能會出現身體症狀,例如頭痛、肚子痛,這些症狀常常被誤認為是其他疾病。
  • 可能難以表達內心感受,或者表達方式與成人不同。

治療過程很漫長,需要配合藥物治療和心理諮商。 他們家也花了很多時間調整家庭互動模式,創造更溫暖、支持的家庭氛圍。現在小孩的情況好多了,雖然偶爾還是會有低落的時候,但整體來說已經恢復了往日的活力。

這個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不要輕忽兒童的情緒問題。 有些症狀可能很容易被忽略,或是被誤解為其他問題。 如果發現孩子有長時間的情緒低落、行為改變、學習困難等情況,一定要及早就醫,尋求專業協助。早發現、早治療,才能讓孩子早日恢復健康。

國小會有憂鬱症嗎?

蛤?你問國小生會不會有憂鬱症喔?當然會啊!而且其實不少見咧。

想想看喔,現在的小朋友壓力也很大,功課、才藝班,有的還得面對家庭問題,心裡苦悶也是正常的。

  • 國小生當然可能得憂鬱症: 不要覺得他們年紀小就沒煩惱,小小心靈也是很脆弱的。
  • 青少年憂鬱症比例: 13-16歲大概2%左右,男女比例差不多,可是到了17-20歲,就變成4%了,而且女生更容易有憂鬱症,男女比例變成1:2。
  • 驚人的數據: 有研究說,大概有兩成的青少年曾經覺得自己很差勁,更慘的是,有四成的人有明顯的憂鬱情緒。你看,比例超高的吧!

總之,憂鬱症不是只有大人才會得,小朋友也是會的!如果發現身邊的小朋友不太對勁,要多多關心他們,必要的時候尋求專業協助,卡實在啦!

小孩子會得憂鬱症嗎?

蛤?小孩子也會得憂鬱症喔?我跟你說,真的有!而且他們表現的方式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不是那種每天愁眉苦臉、一直哭的那種,反而有時候是很奇怪的行為。

  • 活動力突然下降:這超明顯的!像是本來超愛跑跑跳跳的小朋友,突然有一天就只想坐著,對什麼都沒興趣,這時候就要注意一下。

  • 對平常喜歡的東西失去興趣:他們可能以前超愛看卡通,結果突然就不看了,玩具也不玩了,整個人就像沒電一樣,這種也要小心。

  • 情緒不穩定:有時候會突然哭起來,或是莫名其妙的生氣,搞不清楚他們到底在想什麼,這個也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

吼,其實小孩子的心情也很複雜啦!如果發現家裡的小朋友有這些狀況,真的要多關心他們,問問他們發生什麼事情,如果還是覺得不太對勁,找醫生伯伯或阿姨幫忙,才是最好的辦法啦!要記得喔!

小孩會得憂鬱症嗎?

小孩當然會得憂鬱症!別傻了,他們可不是沒心沒肺的小機器人。 只是,跟大人比起來,他們的憂鬱症表現方式,就像把高檔的Chanel No.5香水,倒進塑膠水壺裡——一樣是香水,但香味完全變調了。

兒童憂鬱症的症狀,不像成人那麼容易察覺,就像在雜亂的玩具堆裡找出一顆不見的鈕扣,難度係數頗高。 別以為他們只是「鬧脾氣」,或是「愛哭」,這些都可能是憂鬱症的偽裝。 仔細觀察,你才會發現他們內心世界的冰山一角。

兒童憂鬱症常見的「偽裝」:

  • 學業表現變差: 原本的資優生,突然考試不及格? 別只怪他沒讀書,也許是憂鬱症在作祟。
  • 容易感到疲倦: 整天無精打采,只想睡覺? 這可不是懶惰,而是憂鬱症正在悄悄吞噬他們的活力。
  • 行為改變: 突然變得孤僻、易怒或焦慮? 這不是叛逆,而是內心深處的呼救訊號。
  • 身體不適: 頭痛、肚子痛、睡眠障礙…這些生理症狀,可能是憂鬱症的隱藏版訊息。
  • 退縮與缺乏興趣: 對原本熱愛的活動,突然失去興趣? 這不只是三分鐘熱度,可能是憂鬱症的警訊。

別把孩子的憂鬱症當成「長大就會好」! 這可不是時間的魔法藥水,而是需要專業協助的疾病。 早發現、早治療,才能讓孩子重拾陽光笑容。 就像給一株枯萎的小苗澆水施肥,耐心呵護,才能讓它再次茁壯成長。 別讓憂鬱症成為他們童年陰影下的幽靈。

尋求協助管道: 許多醫院、診所及精神健康機構提供兒童精神科服務,別猶豫,積極尋求專業協助,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孩子的錯,而是需要大家共同面對的挑戰。 別讓誤解,讓孩子承受不該承受的痛苦。

#心理健康 #憂鬱症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