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波仔是大手術嗎?

9 瀏覽次數

通波仔屬微創手術,術前需禁食4-6小時,女性須告知經期及懷孕狀況,並藉由心導管及血管造影精確評估血管。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通波仔是大手術嗎?其實不然,它是一種相對微創的心臟介入性治療,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大手術」。 這篇文章將深入淺出地說明通波仔手術的特性,讓您更了解這項能改善心臟血管疾病的醫療技術。

坊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通波仔手術的說法,有些甚至將其形容得如同開膛破肚般可怕,但實際上,它與動輒需要長時間住院、傷口復原期漫長的傳統開胸手術大相逕庭。通波仔,學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顧名思義,是透過皮膚上的微小切口進行,而非大範圍的切開。

手術的過程主要依靠心導管和血管造影技術。醫師會在病人手腕或大腿動脈處穿刺一個極小的針孔,然後將細小的導管沿著血管送至阻塞的冠狀動脈。透過血管造影,醫生可以在螢幕上清楚地觀察到血管的狀況,精準找出阻塞的位置和程度。接著,醫生會運用特殊的導管工具,例如氣球擴張導管,將阻塞的血管撐開,恢復血液流通。必要時,還會植入支架,支撐血管壁,防止再次阻塞。

手術時間通常較短,一般在一到兩個小時內完成。術後恢復也相對快速,大多數病人可以在術後一天內下床活動,幾天後即可出院。相較於傳統開心手術需要數周甚至數個月的恢復期,通波仔的微創特性大幅提升了病人的生活品質,縮短了住院時間及恢復期,降低了術後併發症的風險,也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

然而,這並不代表通波仔手術沒有風險。任何手術都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出血、血腫、血管損傷、心律不整等。此外,支架植入後,仍有發生血栓或支架再狹窄的可能性,需要定期追蹤檢查並服用抗凝血藥物。因此,術前完善的評估和充分的風險告知至關重要。

文中提及的術前禁食四到六小時,以及女性需告知經期及懷孕狀況,都是為了確保手術安全順利進行的必要措施。禁食是為了避免手術過程中嘔吐物誤吸入肺部,而了解女性的生理狀況則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總而言之,通波仔手術是一種相對微創的心臟介入性治療,它並非大手術,但仍需謹慎評估。 它為許多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讓他們得以重拾健康的生活。 如果您有相關疾病困擾,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切勿自行判斷或輕信網路上的資訊。 只有透過專業的醫療評估,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心臟手術 #心血管 #通波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