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會自己消失嗎?

24 瀏覽次數

小於0.5公分的腎結石,多喝水並適度運動,有九成機會自行排出。若結石大於0.5公分,且伴隨腎絞痛或感染,則需積極治療。體外震波碎石術是首選,它不需開刀麻醉,僅透過震波擊碎結石。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腎結石,會自己消失嗎?從大小與症狀談起

腎結石,這個聽起來就讓人不舒服的名詞,相信不少人都有所耳聞,甚至親身體驗過其令人痛苦的「腎絞痛」。那麼,腎結石會不會自己消失呢?答案是:有可能,但並非絕對。這取決於結石的大小、成分、以及是否伴隨其他症狀。

坊間流傳著「多喝水就能排出腎結石」的說法,這並非完全錯誤,但需要更精確的理解。事實上,對於小於0.5公分的腎結石,多喝水並配合適度運動確實有相當高的機率能自行排出。這些微小的結石,在充足的水分幫助下,會隨著尿液順利排出體外。運動則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廢物的代謝,進而提高結石排出的效率。研究顯示,這種情況下,約有九成的機會能自行排出,讓患者免於接受侵入性治療。

然而,這並不代表所有腎結石都能夠「自行了斷」。當腎結石大於0.5公分時,情況就變得複雜許多。體積較大的結石,不易被尿液沖刷排出,反而容易卡在輸尿管中,造成劇烈的腎絞痛。想像一下,尖銳的結石在狹窄的輸尿管中移動,那種疼痛感可想而知,常伴隨噁心嘔吐、血尿等症狀。此時,單純多喝水和運動已不足以解決問題,需要積極尋求醫療協助。

除了大小,結石的成分也影響其排出難易。有些成分的結石比較容易碎裂,更容易被排出;而有些成分則較為堅硬,不易碎裂。因此,即使是0.5公分以下的結石,其成分也可能影響其自行排出的機率。

此外,如果腎結石伴隨感染,例如腎盂腎炎,則更需立即就醫。感染可能導致腎臟功能受損,甚至危及生命。拖延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目前,治療腎結石最常見且相對微創的方式是體外震波碎石術 (ESWL)。此方法無需開刀,也不需要全身麻醉,僅透過高能量的震波,將結石擊碎成細小的碎片,再經由尿液排出體外。相較於傳統手術,它具有創傷小、恢復期短等優點,是大多數腎結石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

總而言之,腎結石是否能自行消失,並非單純以大小論斷。大小、成分、以及是否伴隨感染或腎絞痛等症狀,都會影響治療策略。建議一旦出現腰部疼痛、血尿等不適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由專業醫師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才能有效預防及治療腎結石,避免其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切勿輕信偏方,延誤就醫時機。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遠離腎結石帶來的痛苦。

#結石症狀 #腎結石 #自然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