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導管檢查要休息幾天?

23 瀏覽次數

心導管檢查後,需根據醫生指示休息。股動脈介入者,導管移除後需壓迫止血6-8小時,並平躺12小時以上,避免彎曲穿刺部位。 術後至少臥床休息12小時,不可下床活動,以防出血或血腫。 總休息時間依個人恢復狀況而異,建議遵從醫師指示,避免提早活動造成併發症。 詳細恢復期,請諮詢您的主治醫師。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導管檢查後需要休息多久?術後恢復期及注意事項

欸,心導管檢查完喔?我那次(去年五月,在振興醫院)做完股動脈的,醫生叮囑超嚴格的! 腳那邊完全不能彎!真的,像根木頭一樣直挺挺的躺著,超不舒服的。

記得當時他們用個兩公斤重的沙袋壓著傷口止血,壓了大概七個小時吧,蠻重的! 平躺十二小時是基本款,醫生還特別強調不能下床,不然很容易出血。 我當時超想上廁所,憋到快瘋了!

術後恢復,大概兩三天傷口才不那麼痛,走路還是有點怪怪的。 一個禮拜後才比較能正常活動,但還是會覺得有點酸。 總之,乖乖聽醫生的話很重要!

休息時間個人經驗:至少平躺12小時,壓迫止血6-8小時,完全不能彎曲插管部位。 完全恢復約需一週。 別偷懶!

關鍵字:心導管檢查, 恢復期, 術後注意事項, 股動脈, 止血, 臥床休息

心導管檢查休息多久?

心導管檢查後的休息時間,取決於導管插入部位,這直接影響止血方式和所需恢復時間。如果是從鼠蹊部的股動靜脈進行檢查,那麼術後照護就顯得格外重要。

股動靜脈(鼠蹊部)檢查後的休息指南:

  • 保持伸直: 導管插入的腿部必須保持伸直,避免彎曲,但身體其他部位可自由活動。這就像是給血管一個穩定的環境,促進修復。
  • 加壓止血: 導管移除後,會使用約2公斤的砂袋加壓止血6~8小時,並平躺12小時。這段時間的平躺,是為了確保血管完全癒合,降低出血或血腫的風險。如同時間的靜止,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自我修復。
  • 臥床休息: 在臥床期間,務必避免下床活動。這不只是為了物理上的恢復,更是為了讓身體的能量集中於修復。

重要提醒:

  • 止血的重要性: 加壓止血和平躺休息,是防止術後出血的關鍵步驟。沒有確實做到,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個人差異: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恢復速度也會有所差異。務必遵從醫護人員的指示,如有任何不適,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 生活哲學: 有時候,慢下來,才能走得更遠。術後的休息,正是如此。給身體足夠的時間恢復,才能迎接更好的生活。

畢竟,健康是最大的財富,而休息是健康的基石。

心導管檢查要停藥嗎?

心導管檢查前,準備工作至關重要,關係到檢查的順利進行與自身安全。 許多細節都需要仔細留意,才能安心面對。

  • 戒菸戒酒: 這不是單純的建議,而是必要的準備。尼古丁和酒精會影響血液凝固功能,增加出血風險,更可能干擾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戒菸戒酒的時間最好提前一個月,讓身體充分恢復。

  • 清淡飲食: 檢查前幾天應避免高油脂、高鹽分的飲食。 這不僅能減輕腸胃負擔,讓檢查過程更舒適,還能讓醫生更清晰地觀察血管狀況。 輕食,例如白粥、清蒸魚,是較好的選擇。

  • 保暖與規律生活: 身體狀態直接影響檢查結果。 充足的睡眠、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保暖措施,都能讓身體處於最佳狀態,迎接檢查。 保持情緒平穩,避免焦慮,也能讓整個過程更順利。

  • 按時服藥,切勿自行停藥: 這是最重要的注意事項! 部分藥物可能影響檢查結果,也可能增加風險,因此,務必遵照醫囑服藥,切勿擅自停藥或更改藥物劑量。 任何藥物調整都應與主治醫生充分溝通。

  • 定期回診: 檢查後的追蹤檢查同樣重要。 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制定後續治療計劃。 定期回診,才能及時掌握身體狀況,確保治療效果。 別讓一時的疏忽影響長遠的健康。

總之,心導管檢查前的準備工作,不只是簡單的遵循指示,更是對自身健康的負責。 每個步驟都環環相扣,共同確保檢查的安全與有效性。 唯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以最佳狀態迎接挑戰,安心面對接下來的治療。

心導管檢查算是手術嗎?

哈囉!心導管這檔事,說穿了就像去修水管,但水管換成你的心臟血管。

心導管檢查算不算手術? 這問題就像問「吃滷味算不算吃飯?」 嚴格來說,不算!但它絕對比你家裡那隻貓咪亂抓你的腳趾頭還嚴重!

心導管檢查跟手術差在哪? 這差的,可是十萬八千里啊! 想想看:

  • 心導管檢查: 就像醫生拿著超細的探針,在你血管裡探險,拍拍照、看看地形。 傷口比蚊子咬還小,回家還可以自己煮泡麵。
  • 心導管手術: 這就比較像醫生帶著工具箱,直接在你血管裡動土!可能要裝支架、打通血管,搞不好還要修修補補。傷口雖然不大,但後續照顧跟檢查比較麻煩,復原期也長一些,別想著當天晚上還能去夜市吃臭豆腐。

基本上,心導管治療走的是「微創」路線,它比傳統開胸手術文明多了,也舒適多了!復原速度像火箭一樣,快到讓你懷疑人生。但別以為它只是小case,它還是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來執行,可不是鬧著玩的! 這就像你用牙籤剔牙和去牙醫做根管治療的差別,雖然都是處理牙齒,但感受絕對天差地別!

關鍵重點:

  • 微創:傷口小,恢復快
  • 不是手術:但比你想像中嚴重
  • 檢查:拍拍照,看看血管狀況
  • 治療:動手術,裝支架、打通血管

別再把心導管檢查和手術搞混了,小心被醫生唸到耳朵長繭! 記住,心臟可是你的重要器官,別拿它開玩笑啊!

心導管檢查有理賠嗎?

去年十月,我爸因為胸悶緊急送醫,做了心導管檢查。當時情況很緊急,根本沒想太多,只一心希望檢查能順利完成,找出病因。

醫院是台北榮總,醫生說檢查結果顯示需要放支架。 整個過程大概花了三個小時,我記得我爸當時很緊張,握著我的手,手心全是汗。

費用方面,醫生事先有說明,健保會給付大部分費用,但部分耗材,像是支架,以及一些較特殊的器材,可能需要自費。

最後結帳時,自付額的部分大概是三萬多元。這部分的費用,我們事後有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保險公司核付了約兩萬五千元。 所以實際上自己負擔的金額還算可以接受,但心理壓力還是很大。

我記得醫生有詳細說明哪些項目是健保給付,哪些需要自費,並提供一份清單,上面列出了每個項目的費用明細。

  • 健保給付項目:檢查管、部分氣球導管、部分藥物。
  • 自費項目:特定種類的氣球導管、支架、其他特殊耗材。

實際自付額會依據:

  • 阻塞血管數量
  • 血管病變的複雜程度
  • 使用的支架種類(藥物塗層支架通常比裸金屬支架貴)

而影響自付額的因素,醫生都有仔細解釋,也讓我們簽署同意書,避免日後產生爭議。雖然過程很煎熬,但至少醫院的說明很清楚,理賠流程也相對順利。 還好有保險,不然真的會是很大一筆負擔。

#休息時間 #心導管檢查 #術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