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導管手術有危險嗎?

9 瀏覽次數

心導管檢查與治療風險低,一般檢查死亡率僅千分之一,治療如氣球擴張術則約千分之二。 其他併發症如中風、出血等機率約百分之一,術前充分評估,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導管手術:為心臟「開路」也需謹慎評估

心導管手術,對於許多心臟疾病患者而言,無疑是重要的治療選項,它就像為堵塞的血管「開路」,讓心臟重新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改善生活品質甚至挽救生命。然而,任何醫療行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心導管手術也不例外。

如同任何手術,心導管手術並非完全零風險,許多人聽到手術二字,難免心生恐懼,擔心手術的安全性。網路上常可見「心導管手術風險」的相關討論,但資訊龐雜,真假難辨,往往讓人更加焦慮。

那麼,做心導管手術究竟有哪些風險? 我們需要以更全面、更客觀的角度來認識它。

機率不代表全部:心導管手術的風險範圍

如同您所提到的,一般情況下,心導管檢查的死亡率確實相對較低,約為千分之一。而治療性的心導管手術,例如氣球擴張術或支架置放,死亡率則略高,約為千分之二。這個數據反映了手術本身的風險,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數字並不代表所有情況。

除了死亡風險,其他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包括:

  • 出血: 導管插入部位可能出現出血或血腫,通常可透過加壓止血來控制。嚴重者可能需要輸血或手術處理。
  • 血管損傷: 導管操作過程中可能損傷血管壁,導致血管破裂或剝離。
  • 中風: 極少數情況下,可能發生中風,尤其是在手術過程中血栓脫落,阻塞腦部血管。
  • 腎功能損傷: 手術過程中使用的顯影劑可能對腎臟造成影響,特別是對於腎功能原本就較差的患者。
  • 心律不整: 手術過程中可能誘發心律不整,通常可透過藥物或電擊來處理。
  • 過敏反應: 對顯影劑或其他藥物可能產生過敏反應。

降低風險的關鍵:術前評估與專業團隊

雖然存在風險,但現代醫療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透過術前充分的評估,以及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許多風險是可以被有效降低的。

術前評估至關重要:

  • 詳細病史: 醫師會仔細詢問病史,了解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包括是否有其他疾病、過敏史、用藥情況等。
  • 身體檢查: 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評估心臟功能、血管狀況等。
  • 相關檢查: 進行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血液檢查等相關檢查,以更精確地了解病情。

專業團隊的保障:

  • 經驗豐富的醫師: 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能更精準地判斷病情,降低手術風險。
  • 完善的醫療設備: 醫院是否具備完善的醫療設備,也是保障手術安全的重要因素。
  • 專業的護理團隊: 專業的護理團隊能在手術前後提供細心的照護,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與醫師充分溝通:

最重要的是,患者應該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手術的必要性、風險、以及預期效果。務必將自己的疑慮告訴醫師,讓醫師能針對個人情況,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總結:

心導管手術是治療心臟疾病的重要手段,雖然存在一定風險,但透過術前充分評估、選擇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以及與醫師充分溝通,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 不要因為害怕風險而延誤治療,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只有了解風險,才能更理性地做出選擇,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好的決定。

#危險性 #心導管手術 #手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