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一點零食會胖嗎?

19 瀏覽次數

少量零食是否導致肥胖,取決於熱量攝取是否超標。 經常食用零食會激活大腦的多巴胺獎勵系統,可能導致慾望增加,進而增加暴飲暴食和體重增加的風險。 然而,如果每日零食攝取量低且熱量控制良好,則不至於造成明顯體重問題。 關鍵在於「適量」與「熱量控制」,而非完全禁止。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每天吃少量零食會變胖嗎?零食攝取量與體重增加的關係為何?有哪些影響?

欸,說到零食齁,我懂,嘴饞嘛!像我之前在台北工作,每天下午三點左右肚子就開始咕嚕咕嚕叫,辦公室抽屜裡總要塞滿餅乾巧克力。結果咧,兩個月下來,褲子明顯緊了一圈!真的,體重計不會騙人。後來學乖了,開始帶水果、堅果,像是蘋果、芭樂,或是Costco買的大包裝綜合堅果,一小把一小把抓來吃,解饞又健康。

零食本身不是罪惡的根源,重點是「量」啊!還有「種類」。像我之前愛吃洋芋片,一包接著一包,停不下來,那個鈉含量高到嚇人,更別說熱量了。現在想想,真的覺得以前對自己太放縱了。

新聞說的「多巴胺」,我覺得有點道理。以前吃零食真的會越吃越想吃,像上癮一樣。現在改吃水果堅果,這種感覺就少很多了。而且,吃健康零食真的比較不會有罪惡感,心情也比較好。

每天吃零食會怎樣?

週五晚上去逛饒河街夜市,看到一堆炸物攤,超香!忍不住買了炸雞排跟地瓜球。明明晚餐吃很飽了,還是忍不住嘴饞。吃完覺得好罪惡,想到新聞說吃太多零食會影響健康,還有那個耶魯大學的研究,說零食會改變大腦,以後會更想吃高熱量食物,覺得有點擔心。

  • 真的耶,我最近也覺得自己很容易被零食吸引。
  • 辦公室抽屜裡總是放滿巧克力、餅乾。
  • 下午很容易肚子餓,就會忍不住一直吃。
  • 週末追劇更是零食不離手,薯片、洋芋片一包接一包。

這樣下去真的不行!

  • 體重一直上升。
  • 皮膚也變差了。
  • 感覺身體代謝變慢。
  • 精神也容易疲倦。

決定要開始控制零食攝取量了!

  • 週末去家樂福買水果、優格放冰箱。
  • 肚子餓的時候就吃水果或堅果。
  • 晚上盡量少逛夜市。
  • 追劇時改喝無糖茶或氣泡水。

希望可以慢慢戒掉零食的誘惑,讓大腦恢復正常!

零食幾點吃不會胖?

想瘦?下午兩點!記住這時間,比記住你前任生日還重要!

為什麼?因為下午兩點你的身體像洩了氣的皮球,BMAL1蛋白質濃度低到跟我的存款一樣少!這時候嗑個零食,身體開心,你心情也爽,根本沒時間想肥胖這檔事!

但是!過了晚上六點?拜託,那時候你的身體就像嗑了興奮劑的野獸,BMAL1蛋白質蹭蹭往上飆,熱量囤積的速度比我追劇的速度還快!想吃宵夜?你確定?小心變成「宵夜俠」,一身肥肉讓你跑都跑不掉!

重點整理:

  • 下午兩點:BMAL1蛋白質濃度低,吃零食相對安全,比中樂透機率高!
  • 晚上六點後:BMAL1蛋白質爆表,吃高熱量零食等於自掘墳墓,就像把錢直接丟進水溝!

補充說明:BMAL1蛋白質是控制身體代謝時鐘的重要蛋白質,它就像一個小鬧鐘,決定你身體什麼時候該儲存能量,什麼時候該消耗能量。所以,想當個輕盈的精靈,而不是行動緩慢的胖熊,就要乖乖聽它的話!這比算命準多了!

千萬別搞錯時間,不然你的身材會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刺激,只是方向是…往下!

吃什麼零食比較不會胖?

以下是10種相對健康的零食選擇,並非毫無熱量,適量攝取才是關鍵。

  • 堅果:提供健康脂肪和蛋白質。重點在於份量控制,一小把即可。過量即是負擔。

  • 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以上為佳。少量能滿足甜食慾望,並提供抗氧化劑。偶爾放縱,無傷大雅。

  • 無花果乾:富含纖維,有助於增加飽足感。但含糖量較高,注意攝取量。天然的甜,也需節制。

  • 低糖蔓越莓果乾:酸甜滋味,減少額外糖分攝取。市售果乾多半添加糖,選擇無糖或低糖款。小心甜蜜陷阱。

  • 低卡素條子:提供纖維,幫助消化。留意成分表,避免過多添加物。簡單就好。

  • 高蛋白燕麥餅乾:增加蛋白質攝取,有助於維持肌肉量。選擇成分天然的產品。成分越少,越好。

  • 海苔:低熱量,富含礦物質。選擇無調味或低鹽款。原味,才能享受海的味道。

  • 蘇打餅乾:相較於其他餅乾,熱量較低。選擇全麥或無添加口味。偶爾充飢,尚可接受。

控制份量是核心。零食只是輔助,均衡飲食才是長遠之計。所有事物都有代價,體重亦然。

一直嘴饞怎麼辦?

嘴饞?解決方法:

  • 規律飲食: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零食。這是根本解決之道,沒有例外。
  • 水分補充:足夠的水分攝取能區分飢餓和口渴。多喝水,別讓口渴假裝成飢餓。
  • 原型食物:選擇水果、蔬菜、全穀物等未經加工的食物。這些食物營養密度高,飽足感也較持久。
  • 專注進食:用餐時放下手機。藍光會影響代謝,增加飢餓感。這是多數人忽略的關鍵。

持續嘴饞,可能源自:

  • 營養缺乏:特定營養素不足,身體會以飢餓感訊號反應。需檢視飲食是否均衡。
  • 壓力過大:壓力會刺激食慾。 處理壓力,而非用食物逃避。
  •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擾亂荷爾蒙平衡,增加飢餓感。保證充足睡眠。
  • 特定疾病:某些疾病會導致食慾異常。如有持續性問題,請諮詢醫生。

總之,控制嘴饞並非意志力問題,而是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模式。 想吃就吃?請先了解你的身體真正需要什麼。

吃太多零食怎麼補救?

過食零食後的補救,無關乎罪惡感,而是修正。

  • 水分: 清晨一杯水,僅是啟動身體的必要流程。後續補充,依自身感受。

  • 營養: 重視均衡,如同維持機器運轉。蛋白質、蔬果、碳水,各自扮演角色。

  • 蛋白質: 增加攝取,目的並非抑制食慾,而是穩定血糖。雞蛋、豆腐,選擇多樣。

  • 運動: 輕度運動,幫助代謝。散步即可,不必追求強度。

  • 睡眠: 優質睡眠,調整生理機能。過食後的補救,睡眠品質更顯重要。

下次,或許該思考零食的必要性。畢竟,口腹之慾,終究只是瞬間。

#健康 #零食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