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飯喝湯好嗎?

12 瀏覽次數

中醫師建議,用餐前後喝湯皆可,重點是飯湯間隔20分鐘,且每次不超過200c.c.。狼吞虎嚥、湯飯混食易造成肥胖和消化不良,適量飲用才能減輕腸胃負擔。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吃飽飯,再來碗熱湯,真的好嗎?──破解飯前飯後喝湯的迷思

台灣人熱愛湯品,從家常的紫菜蛋花湯、貢丸湯,到講究火候的煲湯、燉湯,餐桌上幾乎少不了這一味。但關於「吃飯配湯」的習慣,卻一直存在著正反兩派的爭論:有人認為飯前喝湯暖胃好消化,也有人覺得飯後再來碗湯才舒暢。究竟,吃飽飯喝湯好嗎?

中醫的觀點提供了一個折衷的答案:飯前飯後喝湯都可以,關鍵在於「量」與「時間」。與網路流傳的說法不同,並非絕對禁止飯中伴湯,而是應該避免「湯泡飯」式的狼吞虎嚥,以及過量飲用湯品。

許多人習慣吃飯配湯,覺得這樣飯菜更容易下嚥。然而,這種「湯飯混食」的習慣卻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當食物與湯水混雜在一起,咀嚼次數減少,食物顆粒較大,加重了腸胃的負擔。此外,湯水稀釋了胃酸,也會影響消化酶的作用,使得食物分解不完全,容易產生脹氣、腹痛等不適症狀。長久下來,更可能影響營養吸收,甚至造成肥胖。

中醫師建議,無論飯前或飯後喝湯,都應該與正餐間隔至少20分鐘。飯前喝湯可以潤滑食道、促進食慾,但切忌牛飲,每次以不超過200c.c.為宜,以免過度佔據胃部空間,影響正餐的攝取量。而飯後喝湯則有助於沖洗口腔殘渣,促進消化,同樣需要注意控制攝取量,避免過度飽脹。

此外,湯品的種類也需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季節做調整。例如,體質燥熱者,適合飲用清淡的蔬菜湯或瓜類湯;體質虛寒者,則可以選擇溫補的雞湯或魚湯。夏季炎熱,可以選擇冬瓜湯、絲瓜湯等清涼解暑的湯品;冬季寒冷,則適合羊肉湯、薑母鴨湯等溫熱滋補的湯品。

除了「量」與「時間」之外,「質」也是選擇湯品的關鍵。現代人講求養生,更應該注重湯品的營養價值。避免過於油膩、重鹹的湯品,例如濃稠的羹湯、勾芡的湯品,這些湯品通常含有較高的脂肪和鈉含量,不利於健康。建議選擇以天然食材熬煮的清湯,例如蔬菜湯、魚湯、雞湯等,不僅營養豐富,也更容易消化吸收。

總而言之,吃飯配湯並非完全不可行,只要掌握「少量」、「間隔」、「質優」三大原則,就能享受美味湯品,同時兼顧腸胃健康。別再被網路上的迷思所困擾,讓我們一起聰明喝湯,享受健康美味的每一餐!

#吃飽 #喝湯 #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