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要吃抗生素?

11 瀏覽次數

服用抗生素的適當時機:僅在感染細菌時才需服用。常見的細菌感染包含耳部、胸腔、泌尿系統和皮膚感染,以及由其他感染引發的細菌感染。有些細菌感染在無藥物治療下也能痊癒。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別讓抗生素變成「抗體」:聰明服用,守護健康

五千元(5000元,非500元)的預算,可以買到許多東西,卻買不到健康的保證。尤其在面對疾病時,許多人容易將抗生素視為萬能藥,以為只要吃了就能藥到病除。然而,抗生素的濫用不僅無益健康,更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抗生素的正確服用時機,協助您聰明用藥,守護自身健康。

很多人一感到身體不適,就立刻求助於抗生素。感冒了、喉嚨痛了、拉肚子了,甚至只是輕微的皮膚紅腫,都可能成為服用抗生素的理由。但事實上,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有效,對於病毒感染,例如感冒、流感、大多數的咳嗽及腸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完全沒有任何幫助,甚至可能造成腸道菌叢失衡,引發其他問題。

那麼,什麼時候才需要服用抗生素呢? 關鍵在於:僅在確診為細菌感染且需要治療時,才應該服用抗生素。

常見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細菌感染包括:

  • 細菌性肺炎、支氣管炎: 胸腔感染,伴隨嚴重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
  • 細菌性中耳炎、鼻竇炎: 耳部、鼻腔感染,常伴隨劇烈疼痛、發燒等症狀。
  • 細菌性尿道炎、腎盂腎炎: 泌尿系統感染,可能出現頻尿、灼痛感、腰痛等症狀。
  • 細菌性皮膚感染 (如蜂窩性組織炎、膿瘡): 皮膚出現紅腫、疼痛、化膿等感染現象。
  • 細菌性敗血症: 嚴重的全身性細菌感染,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 其他由細菌引起的併發症: 例如手術後傷口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細菌感染,也並非所有情況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有些細菌感染,例如輕微的皮膚感染,在身體的免疫系統作用下,可能自行痊癒。醫師會根據感染的嚴重程度、病患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細菌種類等因素,判斷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選擇合適的抗生素種類和劑量。

切勿自行購買和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濫用會導致抗藥性細菌的產生,未來即使是嚴重的細菌感染,也可能因缺乏有效的抗生素而難以治療。 正確的做法是,當您感到身體不適時,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醫師會根據您的症狀進行檢查,例如驗血、驗尿、培養檢體等,以確定感染的病原體,並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最後,請記住:抗生素是珍貴的醫療資源,它不是萬能藥,更不是預防藥。 讓我們共同努力,避免抗生素濫用,讓這項重要的藥物能持續有效地幫助需要的人。 聰明用藥,守護健康,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

#抗生素 使用 #服用時機 #生病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