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證字號 開頭是出生地嗎?
109 瀏覽次數
身分證字號藏玄機,首碼字母道出生地?未必如此!
許多人誤以為身分證字號開頭的英文字母就代表出生地,其實不然。這個觀念只對了一半,而且還得加上時間限制。的確,自民國54年(西元1965年)4月以後出生並辦理出生登記的人,身分證字號的首碼字母確實代表出生登記地。然而,對於更早以前出生的人來說,首碼字母代表的卻是當時的戶籍登記地,而非實際出生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關鍵在於戶籍制度的演變。早期戶政管理不像現在這麼完善,出生登記的規定也與今日不同。在民國54年4月以前,新生兒的戶籍往往直接依附父系,也就是跟著父親的戶籍走。因此,即使孩子出生在A地,但父親的戶籍在B地,那麼孩子的出生登記地就會是B地,身分證字號的首碼字母也就會是B地對應的字母。
舉個例子來說,爺爺出生在台南,但因為當時家裡戶籍在高雄,所以他的身分證字號開頭字母是「E」。後來舉家遷到台北,爺爺的身分證字號依然維持「E」開頭,並不會因為搬家而改變。而孫子出生在台北,出生登記也在台北,身分證字號開頭字母就會是「A」。由此可見,單憑身分證字號首碼字母來判斷出生地,並非完全準確。
更進一步說,即使是民國54年4月以後出生的人,也可能因為某些特殊情況,導致出生登記地與實際出生地不同。例如,有些人在外地出生,但因為各種因素延遲了出生登記,最終回到戶籍地才辦理登記,這樣一來,身分證字號的首碼字母就不會是實際出生地對應的字母了。
總而言之,身分證字號的首碼字母並非總是代表出生地,尤其對於民國54年4月以前出生的人來說,它反映的是當時的戶籍登記地。要確認一個人的真正出生地,還是得參考出生證明等其他更可靠的官方文件。別再被身分證字號的首碼字母給「騙」了!
#出生地 #身分證 #開頭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