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可以放掉幾學分?

21 瀏覽次數

根據新課綱規範,高中生總學分上限為 180,畢業最低學分為 150。其中,部定必修和校訂必修課程至少需修滿 102 學分,選修科目則需達到 40 學分並取得及格成績,方可取得畢業證書。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高中學分制度下的學分彈性

根據最新課綱規範,高中生總學分上限為 180 學分,畢業最低學分為 150 學分。其中,部定必修和校訂必修課程至少需修滿 102 學分,選修科目則需達到 40 學分並取得及格成績,才能獲得畢業證書。

在這樣的學分架構下,高中生享有一定的學分彈性,可以選擇放掉一些非必要的學分。那麼,放掉多少學分比較適當呢?

放掉學分的依據

放掉學分的考量因素包含:

  • 學生興趣和志向:選擇對未來升學或職業有幫助的科目,放掉與志趣無關的學分。
  • 學習能力和時間規劃: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時間管理,評估是否能負荷額外的學分。
  • 學校提供課程:每所學校提供的選修課程不同,學生應根據學校的課程規劃進行調整。

可放掉的學分範圍

可放掉的學分範圍主要集中在選修科目上。其中,以下類型的選修科目較常被放掉:

  • 與志向無關的科目:例如,學生志在商科,可以放掉藝術或體育等科目。
  • 重複學習的科目:例如,國中已修過資訊基礎,可以在高中選擇放掉此類科目。
  • 負擔較重的科目:例如,數學或物理等難度較高的科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放掉。

學分放掉的上限

學分放掉的上限為:

  • 部定必修和校訂必修課程至少需修滿 102 學分。
  • 選修科目需達到 40 學分。

因此,可在不影響畢業資格的情況下,放掉最多 38 學分的選修科目。

結論

高中學分彈性提供了學生調整學業內容的機會。學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能力和學校課程,審慎評估學分放掉的範圍。透過妥善規劃,高中生可以在修滿必修學分的前提下,選擇更符合自身需求的選修科目,為未來升學或職涯發展做好準備。

#學分 #放學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