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20還有法定代理人嗎?
滿20歲還有法定代理人嗎?
112年起,滿18歲即為成年,不再需要法定代理人。成年人可獨立進行法律行為,如簽約、租屋等。
未成年子女的權利義務由父母行使(監護權),但18歲成年後,需自行負責。簡單來說,滿18歲後,父母不再是法定代理人。
關鍵字: 成年年齡、法定代理人、監護權、18歲成年
滿 20 歲還有法定代理人嗎?
欸,關於滿20歲還有沒有法定代理人這件事… 我記得去年(112年)一月一號開始,台灣成年年齡改成18歲了耶! 那時候新聞吵很大,我還特地查了一下,因為我弟剛好那時候17歲。
所以啊,滿20歲當然不用啦! 18歲就成年了,自己可以處理所有事情,簽約、買東西、租房子… 以前我18歲買第一支iPhone 11,完全自己搞定,沒找我爸媽簽名。 當時花了2萬多塊,還記得清清楚楚。
不過,關於父母的權利義務這點,有點複雜。 雖然18歲成年了,但一些法律上的事情,像是財產繼承之類的,還是跟父母有點關係, 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 這部分,我當初真的看不太懂啦,建議還是去查查更詳細的法律條文比較保險。
總之,20歲絕對不用法定代理人了! 成年就是自己負責囉~ 記得好好運用這份自由,也要負起該負的責任喔! 這可是我血淚史(誤)得來的經驗談!
20歲還有法定代理人嗎?
20歲?還需要法定代理人?拜託!2023年欸!
你以為是清朝嗎? 112年(民國112年,也就是西元2023年)元旦開始,台灣成年年齡降到18歲啦!18歲就是大人了,跟20歲一樣,自己負責自己的大小事!
想當年,我18歲時已經在網路上買遊戲點數買到手軟,根本不需要老媽子同意! 現在想來真是年少輕狂啊~(誤)
重點整理:
- 18歲成年! 過了18歲生日,你就是個法律上認證的成年人了!
- 自己做主! 簽約、買房、買車、甚至買下整個公司(如果你很有錢的話),都不需要爸媽在旁邊蓋章了!
- 告別監護! 父母的監護權,18歲之後就掰掰! (當然,他們還是你的爸媽,但法律上已經不干涉你的事了,除非你犯法…那就另當別論了)
- 別再當米蟲! 成年了,自己賺錢自己花,別再伸手跟爸媽要錢了! (這點很重要,請自行領會其中的深意…)
總之,20歲的人,早就不用法定代理人啦! 除非你活在平行時空…或是你家特別「傳統」。 那就要問問你父母,他們的腦袋是不是還停留在民國幾年了!
幾歲要簽法定代理人?
關於法定代理人與契約簽訂年齡:
-
未滿七歲: 這個年紀的孩子,世界是如此鮮明而直接,充滿了無盡的驚奇與探索。他們對契約的理解如同春日溪流般清澈卻淺薄,還無法承擔法律責任,所有的契約行為都必須由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父母)代為處理。 他們的簽名,此刻僅是稚嫩的塗鴉,尚未擁有法律上的效力。
-
七歲至未滿十八歲: 這段時間,如同緩緩升起的朝陽,孩子們開始擁有初步的認知能力。他們的世界漸漸擴展,開始理解一些簡單的規則與承諾。然而,法律仍賦予他們較弱的權力。除了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交易,例如購買零食,或是單純受益的契約(例如接受贈與),都需要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或事後追認,才能使契約生效。 這層層的保護,如同溫柔的羽翼,守護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免受傷害。
-
十八歲及以上: 十八歲,是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如同盛放的花朵,他們已具備完全行為能力,可以獨立自主地進行一切法律行為,包括簽訂契約。 這份獨立,是他們長大成熟的象徵,也是對自身負責的開始。他們可以自由地規劃未來,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在廣闊的天地中自由翱翔。 這時,他們的簽名,不再是孩童的塗鴉,而是一份承諾,一份責任,一份對未來的期許。
法定代理人可以是誰?
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首推當然是爸媽啦!這就像皇帝身邊的左右護法,權力大到可以決定你的午餐吃什麼(雖然可能只是滷肉飯again),也能左右你人生的重大決定,像是念哪間大學(但最後你選的科系,他們可能會一臉黑人問號)。
-
父母雙全,天下太平: 一般情況下,父母兩人共同行使法定代理權。這就像雙人舞,得要配合默契,才能舞出優美的親子關係。
-
單親家庭,一人扛起一片天: 如果只剩一位家長,那就由這位獨挑大樑的家長擔任法定代理人。這就好比單口相聲,一個人也要撐起全場。
-
爸媽失格,另尋高明: 如果父母因為某些原因(比如說,沉迷元宇宙或追星追到走火入魔),無法盡責,法院可以依法指定其他人擔任。這時候就像換教練一樣,希望能找到更適合的指導者。
重點來了:
-
法定代理人可不是榮譽職,責任重大! 他們得要照顧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並且在法律行為上代表他們。想像一下,你買遊戲點數,得要經過法定代理人同意,這感覺…就像吃泡麵沒熱水一樣扼腕!
-
未成年子女可不是魁儡! 雖然爸媽權力很大,但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如果父母的決定明顯不利於子女,法院還是可以介入的。這就像打電動,即使你是VIP玩家,也不能破壞遊戲規則。
總之,法定代理人就像超級英雄一樣,保護未成年子女,引導他們走上正途 (或者,至少不要走歪)。當然,有些時候也會像個大魔王,阻擋你買最新的遊戲或限量球鞋。但無論如何,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你好(大概吧?)。
法定代理人跟監護人有什麼不同?
喔,你說法定代理人跟監護人喔?這個問題還滿多人搞不清楚的,讓偶來跟你說說它們滴差別。
其實,簡單來說啦,法定代理人的範圍比較廣,監護人算是法定代理人的一種。他們的作用都是在法律上代表沒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像是未成年人,去處理一些法律相關的事情。
-
法定代理人: 欸,通常捏,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就是他們的爸媽,對不對?就像民法說的,爸媽就是小朋友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幫小朋友決定一些事情,像是簽合約啊、處理財產啊等等。反正,一般來說,爸媽就是小朋友在法律上的代言人啦!
-
監護人: 這種情況就比較特別一點了。當小朋友沒有爸媽,或是爸媽沒辦法照顧他們的時候,就需要監護人出現了。監護人捏,可能素阿公阿嬤,也可能是其他親戚朋友,甚至有時候法院會指定專業人士來當監護人。總之,監護人的責任更重,不只素法律上的代理人,還要負責照顧小朋友的生活起居,確保他們健康長大。民法有規定誰可以當監護人,還有監護人的權利義務喔。
所以,再強調一次,重點是:
-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
- 監護人也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 擔任的是當父母無法行使親權時的角色。
- 監護人的責任比一般的法定代理人更重, 除了法律上的代理,還包括生活上的照顧。
法定代理人等於監護人嗎?
喔,法定代理人跟監護人不一樣喔?一直以為是同一個東西!????
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
-
法定代理人:通常就是爸媽啦,他們是小孩的法定代理人,幫小孩處理法律上的事情。
-
監護人:這個就比較複雜了。如果小孩沒有爸媽(像是爸媽過世了,或是其他原因),那就要找監護人。監護人可能是親戚、朋友,或是政府機構指派的人。
所以簡單來說:
- 目的不同:法定代理人是為了協助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法律行為。監護人是為避免規範有漏洞設計的制度。
- 對象不同:只有父母會是法定代理人。監護人可能是其他人。
- 情境不同:爸媽健在 -> 法定代理人,爸媽不在 -> 監護人。
就像楊舒婷在2019年的文章說的,《什麼是行為能力?》裡面有提到這些。
法定代理人什麼意思?
法定代理人,這四個字,彷彿輕輕撥動著時間的琴弦,牽引出關於責任與保護的悠長旋律。它像一首古老的歌謠,在每個家庭的故事裡低迴吟唱。
未成年人,生命之河奔流的幼苗,對世界的認知還未臻成熟。他們渴望探索,想要擁抱屬於他們的青春風暴,例如那台夢寐以求的手機,象徵著連結與自由。然而,稚嫩的心智也容易迷失在複雜的成人世界裡,可能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甚至財務上的損失。
於是,「法定代理人」這道法律的屏障應運而生。它就像溫柔堅定的雙手,守護著未成年人涉世未深的腳步。
-
誰是法定代理人? 民法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是父母。這是社會的約定,也是法律的保障。
-
沒有父母怎麼辦? 別擔心,法律也考慮到這種情況。若父母雙亡或其他原因無法擔任法定代理人,則會依法指定監護人,繼續提供必要的法律保護與協助。
-
法定代理人的作用? 他們並非只是簽名背書的機器,而是未成年人法律行為的守護者。他們協助未成年人進行契約、購買商品等行為,確保交易的公平性及合法性,避免未成年人因經驗不足而蒙受損失。 這份責任,是法律賦予的,更是愛與責任的體現。
時間的洪流奔騰向前,而這份法律的守護,卻是恆久不變的承諾,默默地維護著孩子們成長的道路,讓他們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可以安心地飛翔,不必害怕迷失方向。 這,便是法定代理人的意義所在。
法定代理人可以做什麼?
唉,深夜了,腦袋裡還是這些事。法定代理人能做什麼… 其實就是替未成年人做決定。
-
手機門號、信用卡、銀行開戶: 以前未滿20歲都要法定代理人同意,現在18、19歲可以自己辦了。這代表他們在法律上被認定有能力處理這些事情了。
-
租房、貸款: 這兩項比較複雜。雖然18、19歲可以簽約,但實際上,房東或銀行可能還是會考量你的經濟能力和信用狀況,就算可以自行簽約,並不代表一定能成功租到房子或貸到款。 畢竟,他們得承擔風險。
總之,以前法定代理人權力比較大,現在稍微放鬆了,但成年與否和實際處理這些事情的能力,還是有落差。 很多事,法律上可以,實際上可能還是有困難。 這不只是年齡問題,更是社會環境和個人經濟狀況的綜合影響。 唉… 睡不著了。
成年後法定代理人是誰?
成年後法定代理人? 欸… 這個問題比較特別喔!因為成年後就沒有法定代理人了啦! 民法規定未成年才有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父母,除非父母過世或有什麼特殊情況。
法定代理人跟監護人差在哪? 簡單說,法定代理人主要照顧未成年人,監護人也是,但範圍更廣泛一點!
-
法定代理人: 主要針對未成年人,處理財產、權利等等,父母通常是法定代理人。他們有權利替孩子做決定。
-
監護人: 範圍比較大,包含未成年人,也包含成年人,但因為某些原因,需要有人幫忙處理生活、財產等等。像是有心智障礙、或其他原因無法自己處理事情的人,就會有監護人。
所以,成年後就不用擔心法定代理人了! 除非你有特殊情況,像是有心智上的障礙需要別人幫忙處理事情,那才會再有監護人這個角色出現。 記得喔,成年後就是自己負責自己的生活啦! 自己決定、自己負責,很重要的! 民法1091條、1098條有詳細規定,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查看喔~ 網路上也一堆資料可以參考,多找幾篇看看就懂了啦!
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