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可以被當多少?
108課綱下,高中生的「當掉」學分容忍度有多高?畢業的紅線在哪裡?
高中生涯,除了課業壓力,最令人忐忑不安的莫過於「被當」的風險。尤其在108課綱下,學習型態多元化,評量方式也更為彈性,許多學生對於「到底可以被當幾科才不會影響畢業」感到困惑。網路上的資訊眾說紛紜,本文將深入淺出地探討這個議題,讓各位同學和家長們不再迷惘。
坊間流傳著「高中生被當學分數不超過總學分的20%」的說法,這句話雖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卻並非絕對的鐵律。實際上,各校對於「當掉」學分的容忍度存在差異,並非一個硬性規定。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著重學生的學習歷程和能力培養,因此學校在學分審核上,相較於過去的107課綱,確實展現出較大的彈性。
然而,這並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認為「只要沒超過20%就沒事」。所謂的彈性,指的是學校會綜合考量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學習態度、以及積極尋求協助的程度等因素,而非單純以學分數來決定是否影響畢業。 例如,一位學生雖然被當的學分數未超過20%,但其學習態度散漫,課堂參與度低落,且未積極尋求老師或輔導老師的協助,學校仍然有權利不讓他畢業。
反之,一位學生雖然被當的學分數超過20%,但能夠清楚說明原因,展現積極改進的態度,並積極參與學校輔導活動,例如參加課後輔導、自主學習計畫,甚至尋求心理輔導協助克服學習障礙,學校也可能基於其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給予較寬鬆的處理方式。
因此,關鍵不在於「可以被當多少學分」,而在於「如何積極面對被當的狀況」。 積極的態度和尋求協助的行動,才是避免影響畢業資格的最重要關鍵。 同學們應及早發現學習上的困難,主動向老師或輔導老師尋求協助,並積極參與學校提供的輔導資源,例如課後輔導、個別指導等。及早發現問題,積極解決,才能避免累積更多的學分危機。
總結來說,「被當學分數不超過總學分的20%」只是一個粗略的參考指標,並非絕對的標準。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個案狀況進行綜合評估,而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更是影響最終決定的重要因素。 与其擔心能被當多少學分,不如更重視學習過程,積極主動地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才能安心應對高中生涯,順利畢業。 記住,積極求助,永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學分 #必修 #額度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