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看書最好?

14 瀏覽次數

最佳閱讀時間因人而異,但晨間與傍晚是普遍推薦的時段。清晨,精神飽滿,專注力高,適合深入閱讀學術性或需要高度理解力的書籍。傍晚時分,則適合放鬆身心,閱讀小說或輕鬆的讀物,享受閱讀的愉悅。選擇最能讓你專注且舒適的時間,才能真正提升閱讀效率,享受閱讀的樂趣。 找到屬於你的黃金閱讀時段,才能事半功倍。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什麼時間讀書最有效率?

啊,說到讀書效率啊… 我覺得晨讀真的蠻不錯的,像我之前準備研究所考試,每天早上七點左右起床,去家裡附近的早餐店(台北中山區那邊),買杯美式咖啡跟三明治,邊吃邊看專業科目,精神超集中! 那時候大概2022年10月吧,涼涼的天氣,配上熱咖啡,效率真的高到不行。

不過傍晚也有傍晚的好,像現在工作了嘛,下班後,大概晚上七點左右,窩在家裡沙發上,看看小說,放鬆一下,也是種享受。 之前在誠品買了本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198塊,一個晚上就看完了,超入迷! 兩種感覺很不一樣,但吸收的程度我覺得都不錯。

什麼時候讀書精神最好?

星期二早上七點半,鬧鐘響了。我掙扎著爬起來,窗外天色灰濛濛的,台北的冬天就是這樣。泡了杯咖啡,坐在陽台的小桌子上,開始看村上春樹的新書。空氣很清新,思緒也特別清晰,讀起來格外有感覺,那些文字好像自己活過來一樣。這段時間,大概到九點多,精神最好,吸收力也最強。

  • 早上:精神好,記憶力佳,適合閱讀需要深度思考的書籍。
  • 我的經驗:村上春樹、哲學類書籍早上讀起來效果最好。

傍晚時,工作結束,回到家吃完晚餐,大概七點左右,我會再拿起書來看。雖然沒有早上那麼清醒,但這時候比較放鬆,適合讀一些輕鬆一點的,例如小說、散文之類的。

  • 傍晚:放鬆,適合閱讀休閒類書籍。
  • 我的經驗:小說、雜誌、旅遊書籍等。

有時候週末,我會去咖啡廳看書。下午兩三點,陽光灑進來,伴著咖啡香,也是很舒服的閱讀時光。但比起早上,還是差一點,有時候會忍不住分心看看窗外的人來人往。

  • 咖啡廳:環境舒適,但容易分心。
  • 我的經驗:週末下午比較適合去咖啡廳看書。

總之,我個人覺得,早上是讀書的黃金時段!

人什麼時候記憶力最好?

記憶力最佳時機:清晨。

  • 生理因素: 清晨人體激素水平有利於記憶鞏固。腎上腺素分泌較高,促進警覺性與學習能力。
  • 心理因素: 清晨干擾較少,思緒清晰,專注力高。
  • 強化記憶技巧: 大聲朗讀能加強聽覺和運動皮質的參與,提升記憶效率。 重複與整理是關鍵。

最佳學習時間段並非絕對,因人而異。但清晨通常是大部分人記憶力與學習效率的高峰。 忽略生理時鐘,事倍功半。高效學習,始於對自身規律的了解。

幾點讀書最有效率?

凌晨三點多了,還在想這個問題… 讀書效率啊… 真的,好難。

  • 早上六點到十二點。 說是效率高,可是… 誰起得來啊。 鬧鐘響了又響,還是只想繼續睡。 就算勉強起來了,腦袋也昏昏沉沉的, 根本讀不進去…

  • 傍晚五點到九點。 這段時間… 吃完晚餐, 只想放空一下, 滑滑手機,看看影片… 書本擺在那,卻提不起勁。

科學研究說的, 好像都跟我的生活脫節了。 究竟什麼時候, 才能真正靜下心來好好讀點東西呢… 唉。 或許,是我自己出了問題吧。 總是找藉口, 逃避那些真正該做的事。

  • 深夜。 夜深人靜的時候, 反而比較容易專注。 沒有訊息的干擾, 沒有外界的喧囂。 只是… 這樣的專注,又能持續多久呢? 身體的疲憊, 終究還是會擊垮意志力。

也許,明天… 不,是今天了。 今天要試試看早起吧。 或許,真的能有不一樣的結果… 吧。

什麼時候複習最好?

去年暑假,我嘗試調整讀書時間,想找出自己效率最高的時段。 那時我正準備學測,壓力山大。

我做了個表格記錄每天不同時段的讀書成效:

  • 8:00-10:00 AM:早上起來腦袋比較清楚,專注力也比較好,背單字和讀英文課文都事半功倍。
  • 10:00 AM-12:00 PM:這段時間我容易分心,效率明顯下降,常常忍不住滑手機或去倒水。
  • 12:00 PM-2:00 PM:午餐後昏昏欲睡,完全讀不進去。
  • 2:00 PM-4:00 PM:下午這段時間,精神恢復不少,寫考卷和解題效率不錯。
  • 4:00 PM-6:00 PM: 開始疲累,容易感到焦躁,複習效果不佳。
  • 8:00 PM-10:00 PM:晚上8點到10點,我發現背誦東西的記憶力確實比較好,但容易疲勞,效率不如早上。

實際執行下來,我發現那篇研究報告的數據跟我自己的狀況很像:早上8點到10點以及下午3點到6點,我的學習效率確實最高。 但個人差異還是很大,尤其下午的低潮期,我比研究中提到的時間還早到來。

我後來把讀書計畫調整成:

  • 每天早上8點到10點讀英文和背單字。
  • 下午3點到5點做數學和寫考卷。
  • 晚上只做一些輕鬆的複習,例如瀏覽重點筆記,避免熬夜。

這樣的安排讓我有效率地利用時間,也減輕了學測的壓力。 重點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比照搬研究結果更重要。

單字怎麼背才不會忘?

唉,背單字…真的讓人頭大。 我以前也試過很多方法,最後發現有效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但需要毅力。

  • 情境聯想: 單字別只看定義,想像它在句子裡的樣子,甚至一個小故事。例如,看到”serene”,腦海裡就浮現寧靜的湖面,微風吹拂,一切祥和。這樣比單純背”平靜的”印象深刻多了。

  • 反覆使用: 學了就用,別讓它躺在筆記本裡睡大覺。寫日記、跟朋友聊天,甚至心裡默默地想,刻意運用新單字,加深印象。 這個真的超重要,很多單字我都是這樣記住的。

  • 同義、反義字一起記: 例如學到”happy”,順便記下”joyful”, “cheerful”,還有相對的”sad”, “unhappy”。這樣能更全面了解單字的涵義和運用範圍,避免用詞單調。

  • 例句多看幾遍: 光看單字解釋不夠,例句才是關鍵。例句會告訴你單字在不同語境下的用法,例如正式或非正式場合。 我都會抄寫例句,反覆閱讀。

  • 分散式複習: 不要一次背太多,每天背幾個,然後隔天、隔週、隔月都複習。 就像投資一樣,持續投入,才能看到成果。 別想一口吃個胖子,這樣很容易放棄。

總之,沒有什麼神奇方法,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每天花一點時間,慢慢累積,總有一天會看到成效。 現在想想,以前背單字的痛苦,其實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吧… 只是當時沒發現而已。 唉。

讀書一直想睡覺怎麼辦?

那天下午,我在星巴克忠孝店,準備期末考的民法,陽光灑進來,很舒服,但也…催眠。

???? 想睡覺,真的超崩潰,筆記根本寫不下去。

我的真實經驗:

  • 走出去! 我直接離開星巴克,繞SOGO一圈,那時候是下午三點,人很多,看看櫥窗,心情好一點。
  • 光線超重要。 我回家後,把房間的檯燈打開,還把窗簾拉開,讓自然光進來,真的有差。
  • 喝水,一直喝。 我拿了一個大水壺,裝滿水,放在旁邊,強迫自己一直喝,跑廁所也好,總比睡著好。
  • 小睡一下? 試過,但對我沒用。我一睡下去,就會睡很久,然後更累。

幾個我覺得有用的方法:

  • 換個地方讀書。 如果家裡太舒服,就去圖書館,或是學校的自習室,換個環境,心情也會不一樣。
  • 讀出聲音。 默讀很容易放空,讀出聲音,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
  • 跟朋友一起讀。 可以互相問問題,討論一下,比較不會想睡。

最後,我還是差點睡著,但我撐過去了!民法期末考…低空飛過,阿彌陀佛。

#最佳時段 #讀書習慣 #閱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