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可以蓋樓中樓嗎?

21 瀏覽次數

現在住宅仍可規劃樓中樓,但合法夾層僅限一樓或頂樓戶。夾層面積上限為該樓層地板面積的1/3或100平方公尺,且需計入容積率。部分建商為節省成本,可能未依規定申報夾層。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樓中樓的夢想,現在還能實現嗎?搞懂規定,別讓夢想變成違建惡夢!

許多人對於擁有挑高空間,以及利用樓中樓設計來增加使用坪效的住宅充滿憧憬。那種彷彿住在小豪宅般的感覺,確實令人嚮往。但現實是殘酷的,想在台灣合法打造樓中樓,並非隨心所欲。

答案是:可以,但有限制。

並非所有樓層都可以合法打造樓中樓。根據現行的建築法規,合法夾層的設置主要侷限在一樓或頂樓住戶。這也是為何我們常常看到一樓店面或透天厝有夾層,而公寓大廈較少見的原因。

那麼,所謂的「合法」又是什麼意思呢?

關鍵就在於「夾層」的定義與規範。夾層簡單來說,就是在樓地板與天花板之間,額外增設的一層空間。但這個空間的設置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 位置限制: 僅限於一樓或頂樓戶。
  • 面積限制: 夾層面積的上限為該樓層地板面積的三分之一 (1/3),或是一百平方公尺
  • 計入容積率: 夾層的面積必須納入建物的容積率計算。容積率是評估土地使用強度的重要指標,一旦超過容積率上限,就會被視為違建。
  • 合法申報: 必須經過建築師簽證、結構技師簽證等程序,向政府相關單位申請建築執照,確認符合消防安全、結構安全等規範。

為什麼會有這些限制呢?

這些限制主要是為了維護建築安全、公共利益,以及都市景觀。如果隨意增設夾層,可能會影響建築結構的穩定性,增加消防安全隱憂,甚至影響鄰居的居住品質。

小心!隱藏在背後的陷阱:未申報的夾層

雖然法規嚴格,但仍有部分建商或屋主為了節省成本、增加銷售誘因,鋌而走險,未依規定申報夾層。他們可能在交屋後,再透過裝潢的方式,將夾層「偷偷」蓋起來。

購買這類物件,您可能會面臨以下風險:

  • 被舉報拆除: 一旦被檢舉,政府可能會要求您將違建拆除,耗時費力又傷財。
  • 影響房屋價值: 違建會影響房屋的市場價值,未來轉手困難。
  • 消防安全隱憂: 未經專業設計的夾層,可能增加火災風險,危及自身及鄰居的安全。

結論:

想要擁有樓中樓住宅,並非不可行,但務必謹慎小心,確認其合法性。在購屋前,務必仔細審閱建照圖、使用執照等相關文件,確認夾層是否經過合法申報。最好的方式是尋求專業建築師或結構技師的協助,確保您的夢想住宅不會變成違建的惡夢。別被低價或誇大的銷售話術迷惑,畢竟安全與合法才是最重要的考量。

#建築 #樓中樓 #蓋樓中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