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來前會低燒嗎?

26 瀏覽次數

月經前後低燒,醫學上稱「經行發熱」,體溫通常不高於38℃,月經乾淨後自然消退。但屬病理現象,《醫宗金鑒》記載為血熱或血虛所致,需尋求專業協助調理。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月經來前會低燒嗎? 認識經前「經行發熱」的真相

許多女性在月經來臨前後,可能會感受到身體微微發熱,甚至出現低燒的狀況。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經行發熱」,指的是在月經周期中,尤其是在經期前後,出現體溫輕微升高的情形。

網路上經常看到的說法是體溫不高於38℃,但這並非絕對。重要的是,這種發熱通常並非感染或疾病引起,而是與月經週期相關的生理變化。然而,雖然是生理變化,中醫觀點認為「經行發熱」也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提醒我們需要更關注自身健康。

經行發熱的原因:複雜的荷爾蒙變化

月經週期中,女性體內的荷爾蒙會經歷劇烈的變化。排卵後,黃體素分泌增加,這會導致體溫稍微上升,準備迎接受精卵著床。如果沒有懷孕,黃體素濃度下降,月經來潮。然而,荷爾蒙的劇烈波動,也可能影響體溫調節機制,造成經前或經期輕微的發熱感。

中醫觀點:血熱與血虛的影響

傳統中醫認為,經行發熱並非單純的荷爾蒙波動,更深層的原因可能與「血熱」或「血虛」有關。《醫宗金鑒》等古籍中都有記載相關論述。

  • 血熱: 可能是飲食辛辣、生活壓力大,導致體內產生過多的熱,進而在經期前後,氣血運行加速時,更容易感受到發熱。
  • 血虛: 則是指體內氣血不足,無法有效滋養身體,導致陰陽失調,也可能產生虛熱。

如何判斷是否為經行發熱?

  • 時間點: 主要發生在月經來臨前幾天或經期期間。
  • 體溫: 通常是低燒,但個體差異很大。
  • 其他症狀: 可能伴隨其他經前症候群 (PMS) 症狀,如情緒不穩、乳房脹痛、腹脹等。
  • 消失時間: 一般在月經結束後,體溫會自然恢復正常。

重要的提醒:尋求專業協助

雖然經行發熱通常是良性的,但持續性的發燒、高燒,或伴隨其他嚴重症狀(如頭痛、咳嗽、腹痛等),務必尋求醫師診斷,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中醫調理方面,建議諮詢合格的中醫師,透過望、聞、問、切,了解個人體質,找出血熱或血虛的原因,再給予合適的藥方或飲食建議,以達到平衡陰陽、調理氣血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什麼?

除了尋求專業協助,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舒緩經行發熱:

  • 保持充足睡眠: 熬夜會加重身體負擔,更容易出現發熱。
  • 飲食清淡: 避免辛辣、油膩的食物,多攝取蔬果,補充水分。
  • 放鬆心情: 壓力過大也會影響荷爾蒙平衡,嘗試瑜珈、冥想等方式舒緩壓力。
  • 適度運動: 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調節體溫。

總之,經行發熱是許多女性可能經歷的生理現象。了解其原因,並透過適當的調理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可以幫助我們更舒適地度過每個月的特殊時期。切記,如有任何疑慮,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永遠是最重要的。

#低燒 #前兆 #月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