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需要法定代理人嗎?

11 瀏覽次數

18歲在台灣已是成年人,可以獨立進行法律行為,無需法定代理人同意。例如,簽訂合約、購買手機或租賃房屋皆可自行決定。成年後,父母不再是法定監護人,個人需為自身權利義務負責。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18 歲成年後,法定代理人的角色

在台灣,18 歲已達成年年齡,依法律規定,將脫離未成年時期的法定代理人制度。成年後,個人擁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享有權利並負擔義務,不再受法定代理人的監督或同意。

以下列舉 18 歲成年後,法定代理人在法律上的角色轉變:

  • 無需法定代理人同意:18 歲成年後,個人可以獨立從事各種法律行為,例如簽訂合約、購買手機、租賃房屋等,無需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 不再是法定監護人:成年後,父母不再是法定監護人,個人需為自身權利義務負責。父母對子女的照顧責任轉變為親情上的扶養義務。
  • 民事行為責任自負:成年後的個人對自己的民事行為負有完全責任。若因行為造成損害,需自行承擔法律後果。
  • 可自行管理財產:成年後,個人擁有自主管理財產的權利,可以自由買賣、投資或處分財產。
  • 可自主結婚:18 歲成年後,個人擁有自主結婚的權利,無需父母或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成年後脫離法定代理人制度,代表著個人踏入社會,承擔起自我負責的階段。此時,個人需具備獨立思考、判斷是非的能力,並為自己的行為與決策負責。

#成年議題 #法律疑問 #青春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