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可以開常備藥嗎?

25 瀏覽次數

診所無法開立常見備用藥,因為全民健康保險只給付治療疾病或生育所需的藥物。民眾出國所需的備用藥屬於個人保健行為,不在保險給付範圍內。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診所可以開立「常備藥」嗎?這問題的答案,遠比想像中複雜。許多人誤以為診所能像藥局一樣,方便地開立一些日常保健用藥,例如感冒藥、止痛藥等,作為「常備藥」以備不時之需。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關鍵在於「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健保制度的設計宗旨,是保障民眾因疾病或生育需求所產生之醫療費用,而非個人保健行為。因此,診所開立藥物必須建立在「診斷明確的疾病」基礎之上。 你若走進診所,醫生診斷你患有感冒,他可以依據你的症狀開立相關藥物,這屬於健保給付範圍。但若你只是要求醫生開立「預防感冒」的藥物,或是「以備不時之需」的止痛藥,那將超出健保給付範圍。

簡單來說,診所不能開立「常備藥」,因為這不符合健保給付的醫療行為定義。醫生開藥的目的是治療疾病,而非預防性備用。 你或許會問:「那出國旅遊需要攜帶的備用藥怎麼辦?」 這同樣屬於個人保健行為,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雖然診所醫生可能基於人道立場,協助你準備一些藥物,但這並非健保給付項目,且藥物劑量與種類也需謹慎評估,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因此,若你需要常備藥物,建議你尋求藥師的專業協助。藥師可以根據你的需求,提供合適的非處方藥品,並告知正確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 此外,出國旅遊前,也應諮詢你的家庭醫師或旅遊醫學專家,取得符合你健康狀況及旅遊目的的藥物建議及處方箋。

總而言之,診所的功能是診斷疾病並提供治療,而非販售保健藥品。將醫療資源用於真正需要治療的民眾,才是健保制度永續經營的關鍵。 民眾也應建立正確的醫療觀念,避免將診所當作藥局,並尋求正確管道取得所需的藥物,確保自身健康與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

#常備藥 #藥品 #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