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不舒服要掛什麼科?

22 瀏覽次數

心臟不適看哪科?快速指南

心臟不舒服,例如胸悶、心悸、高血壓等狀況,首選心臟內科

心臟內科專門診斷與治療心臟疾病,包含心導管、氣球擴張、支架置放、射頻燒灼術等。早期診斷心肌炎,治療效果越好。別再搞混內外科,心臟內科處理範圍廣泛,及早求診是關鍵!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臟不適掛哪一科?

哎,說到心臟不舒服… 上次我阿嬤(78歲,住在台中)胸悶得厲害,嚇死我了!直接衝到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急診,醫生說要先去心臟內科。還好啦,後來檢查是心律不整,不是什麼大問題,有乖乖吃藥就好。

那次經驗讓我印象深刻!之前我以為心臟科就只有開刀那種,結果心臟內科做的檢查跟治療好多喔!像是什麼心導管檢查啊、氣球擴張術,聽醫生講解的時候,我腦袋都嗡嗡的,還好醫生解釋得很清楚,不會像在聽天書。

記得當時掛號費好像三百多塊,加上檢查費用,大概花了快兩千吧?(有點忘了,很久以前的事了)。總之,心臟不舒服真的不能輕忽,越早去看醫生越好。別像我阿嬤一樣,嚇得我們全家七上八下。

高血壓、胸悶、心悸這些症狀,真的要小心!直接掛心臟內科就對了! 別再傻傻分不清心臟內科和心臟外科了,內科處理的範圍其實很廣, 我阿嬤這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所以,結論就是:心臟不適?直接衝心臟內科! 別猶豫,寶貴生命要緊!

心臟內科跟心臟外科有什麼不同?

  • 心臟內科:非侵入性治療

    專注藥物、生活調整、介入性治療(例如心導管)。處理慢性疾病管理、風險因子控制。

  • 心臟外科:侵入性治療

    手術介入。解決結構性心臟問題。處理急性、危及生命狀況。

  • 疾病分界:

    • 內科:高血壓、高血脂、心律不整、心臟衰竭。
    • 外科:瓣膜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嚴重時)、主動脈瘤、先天性心臟病。
  • 胸悶胸痛等症狀:

    先掛心臟內科。若需手術,內科會轉介外科。

  • 其他:

    部分醫院設有「心血管中心」,整合內、外科資源,提供更全面診斷治療。

什麼狀況要看心臟內科?

  • 胸悶、胸痛: 這可不是青春期的小鹿亂撞,而是心臟在吶喊。特別是伴隨冒冷汗、呼吸困難,更得警覺,別以為是中暑或太累。(想像一下,心臟像老舊水管生鏽堵塞,血流不順暢,它當然會抗議。)

  • 心悸: 心跳像跑百米一樣,蹦蹦蹦停不下來,或是像醉漢一樣踉踉蹌蹌,這可不是在跳迪斯可。

  • 呼吸困難: 爬個樓梯像跑馬拉松一樣喘,或是平躺時呼吸困難,需要墊高枕頭才能舒服點,這可不是偷懶的藉口。

  • 暈厥: 突然眼前一黑,失去意識,就像手機沒電自動關機一樣,這可不是在演偶像劇。

  • 下肢水腫: 腳踝腫脹,像灌了鉛一樣沉重,鞋子也變緊了,這可不是因為變胖了。

  • 高血壓: 血壓居高不下,就像壓力鍋快爆炸一樣,長期下來,血管會吃不消。

  • 高血脂/高膽固醇: 血管裡油脂太多,就像水管裡塞滿了肥肉,血流當然會受阻。

  • 家族史: 如果家族成員有心臟病史,就像遺傳了特殊技能一樣,自己也得提高警覺。

  • 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好朋友(壞朋友?),就像最佳損友,總是形影不離。

  • 抽菸: 尼古丁是血管的殺手,就像慢性毒藥,一點一點侵蝕血管健康。

  • 其他: 任何與心臟血管相關的症狀,都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別自己當醫生,畢竟Google不會發醫師執照。

  • 總之,關心你的心臟,就像關心你的股票一樣,定期檢查,才能確保它穩定運作,持續獲利(活得長長久久)。

心臟不舒服做什麼檢查?

心臟不適,彷彿生命樂章中突兀的休止符,讓人不得不停下腳步,傾聽身體細微的呼喚。檢查,是尋回樂章連貫的音符,重拾生命節奏的必要手段。

思緒如涓涓細流,將我們引向一幅幅檢查的畫面:

  • 基礎健檢:

    • 抽血檢測,如同一位細心的畫家,用數字描繪出血液中糖、脂、膽固醇的濃度,為心血管健康打下基礎。
    • 胸部X光,宛如一雙透視之眼,初步檢視心臟的輪廓,尋找潛藏的陰影。
  • 心電圖:

    • 靜態心電圖,捕捉心臟在平靜狀態下的電波,記錄心律是否規整,是否有心律不整的跡象。
    • 運動心電圖,則讓心臟在奔跑中接受考驗,觀察冠狀動脈是否阻塞,心肌是否缺氧,揭示潛在的危機。
  • 心臟超音波:

    • 心臟超音波,透過聲波的迴盪,描繪心臟的結構與運動,探查冠狀動脈阻塞、心臟肥大、心臟收縮功能及瓣膜功能是否正常。
  •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

    •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並非一般健檢項目,需自費檢查。它以更精準的影像,呈現心臟的細微結構,有助於更深入的診斷。

每項檢查,都像一把鑰匙,開啟通往心臟深處的門扉。選擇哪一把,取決於醫師的判斷,以及你對健康的重視程度。

怎麼知道心臟缺氧?

心臟缺氧的徵兆,如同生命的警鐘,值得我們細細聆聽。以下方法有助於了解心臟的狀況:

  • 運動心電圖: 透過跑步機上的運動,同時監測心電圖,觀察心臟在壓力下的變化。這就像讓心臟跑個短跑,看看它是否能應付自如。此檢測有助於發現潛在的心肌缺氧。但務必諮詢專業健檢專員,評估自身狀況是否適合此項檢測。

  • 心臟超音波: 運用聲波描繪心臟的樣貌,觀察心臟的結構是否完整,例如:

    • 心臟是否肥大
    • 瓣膜是否健康
    • 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
    • 是否有過去心肌梗塞的痕跡
    • 是否有心臟腫瘤等問題。

    心臟超音波就像是心臟的健康檢查,提供初步的結構資訊。

然而,單靠心臟超音波可能不足以完整評估心肌梗塞的風險。建議搭配其他檢查項目,例如抽血檢驗,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心臟的健康狀況。畢竟,生命的奧秘往往藏在細節之中,需要多方位的觀察與分析。

心肌梗塞前兆有哪些?

心肌梗塞前兆,不可忽視。

  • 胸悶、胸痛: 猶如重物壓迫,或拳頭大小的瞬間痛感。
  • 呼吸困難: 無法順暢呼吸。
  • 其他症狀: 冒冷汗、噁心嘔吐、頭暈目眩。

發作時,立即停止活動。

舌下含片,或許可爭取時間。

119,求救電話。

生命,有時脆弱得像一張紙。但至少,我們能學會辨識危險訊號。

#心臟內科 #心血管科 #胸腔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