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症狀要看精神科?

15 瀏覽次數

感到長期失眠、情緒低落或焦慮緊張嗎?若出現幻覺、妄想、自殺意念、不明原因的行為混亂,或是孩子有發展遲緩、拒學等狀況,都建議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評估與協助。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何時需要踏進精神科診間? 別讓心裡的結,變成難解的心病

現代生活步調緊湊,壓力無所不在,許多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情緒低潮、焦慮不安。然而,當這些情緒困擾持續存在,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時,就可能需要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協助。 別讓「精神科」三個字成為一道阻礙你獲得幫助的高牆,及早就醫,才能避免小問題演變成難解的心病。

以下幾種情況,建議您考慮尋求精神科醫師的評估:

一、情緒困擾持續影響生活:

  • 持續性的低落情緒: 感到沮喪、悲傷、失去興趣或動力,持續兩週以上,甚至影響到工作、學業、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這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
  • 揮之不去的焦慮與緊張: 過度擔憂、害怕、坐立不安、難以放鬆,甚至伴隨身體症狀,例如心悸、呼吸急促、腸胃不適等,持續一段時間,並影響到日常生活。這可能是焦慮症或其他相關疾病的徵兆。
  • 情緒起伏過大: 情緒變化劇烈,例如從極度興奮轉為極度低落,或容易被激怒、暴怒,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可能是躁鬱症或其他情緒調節方面的問題。

二、出現異常的知覺或思維:

  • 幻覺: 看到、聽到、聞到、嚐到或感受到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事物。
  • 妄想: 堅信一些不真實或沒有根據的想法,例如被害妄想、誇大妄想等。
  • 思緒混亂、難以集中: 難以清晰地思考,思緒跳躍、斷斷續續,影響到溝通和表達能力。

三、出現自殺意念或自傷行為:

  • 萌生自殺念頭: 感到人生絕望,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 出現自傷行為: 例如割腕、撞牆等,藉由傷害自己來宣洩情緒或獲得解脫感。

四、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

  • 排除器質性疾病後仍持續存在的生理症狀: 例如頭痛、胸悶、腸胃不適等,經由其他科別醫師檢查後,找不到明確的生理病因,但症狀持續存在,並影響到日常生活。 這可能是身心症或其他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症狀。

五、兒童青少年發展相關問題:

  • 發展遲緩: 在語言、動作、認知、社交等方面發展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
  • 拒學: 害怕上學,出現焦慮、恐慌等情緒,甚至拒絕出門。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難以集中注意力、過動、衝動控制能力差。
  • 自閉症類群障礙(ASD): 在社交互動、溝通和行為模式方面出現困難。

別害怕求助,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

精神科醫師就像心靈的醫生,能透過專業的評估、診斷和治療,幫助您找到困擾的根源,並提供合適的協助。 如果您或身邊的人出現上述症狀,請不要猶豫,勇敢地踏進精神科診間,尋求專業的幫助,讓自己重新找回心靈的平靜與生活的快樂。 記住,尋求協助並不是示弱,而是展現您愛自己、珍惜生命的勇氣。

#人際 困擾 #情緒 低落 #睡眠 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