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胸部會刺痛嗎?

13 瀏覽次數

乳癌初期症狀,僅約5%患者以乳房疼痛為主。此疼痛通常為間歇性、尖銳的刺痛,侷限於乳房內。 然而,多數乳癌腫塊無痛感,容易被忽略。 因此,40歲以上女性發現乳房腫塊,不論是否疼痛,都應立即就醫檢查,及早診斷治療。 別輕忽任何乳房異狀,及早發現,才能提高治癒率。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乳癌初期胸部會刺痛嗎?

欸,乳癌初期胸部會刺痛喔?其實吼,真的因為胸痛發現乳癌的,比例超低的,大概只有5%左右啦。

我自己啦,有時候會突然「刺」一下,像被針戳到那樣,但那種痛咻一下就沒了,而且範圍很小,就乳房裡面一點點。

醫生說啊,如果妳跟我一樣,偶爾這樣,而且痛不會跑到別的地方,就去檢查一下比較安心啦。

我阿姨啊,就是那種完全不痛不癢的,結果發現的時候… 唉。 所以真的,不要鐵齒,40歲以上的姐妹們,摸到有東西就要去看醫生啦!不要拖!

胸部刺痛是乳癌嗎?

胸部刺痛未必是乳癌。

關鍵重點:疼痛與否並非乳癌診斷依據。

  • 乳癌可能伴隨疼痛,但疼痛並非其唯一或主要症狀。
  • 乳癌引發的疼痛通常單側、持續且固定於某一點。
  • 月經週期也可能造成乳房疼痛不適。

其他可能原因:

  • 纖維囊性乳房病:常見良性疾病,可能造成周期性疼痛。
  • 乳腺炎:乳房發炎,常伴隨疼痛、腫脹。
  • 肋軟骨炎:肋骨軟骨發炎,疼痛常位於胸壁。
  • 肌肉骨骼問題:胸部肌肉拉傷或其他問題。

尋求醫療協助:

  • 持續性、異常的乳房疼痛應儘速就醫。
  • 乳房自我檢查能及早發現異常變化。
  • 專業醫師才能做出正確診斷,切勿自行判斷。

錯誤觀念:疼痛不會是乳癌,不痛才是乳癌。 這觀點完全錯誤,可能延誤治療。

乳癌的前兆是什麼?

乳癌前兆並非單一症狀,而是可能出現的多種變化,早期發現才能有效應對。別把乳房當成嬌貴的公主,它也需要定期「體檢」!

關鍵前兆,不容忽視:

  • 乳房腫塊: 這可不是普通的「脂肪堆積」喔! 觸摸到任何新的、持續存在的腫塊,即使感覺柔軟、可移動,都該提高警覺。別把它當成「月經來前的正常現象」輕忽,因為良性腫塊和惡性腫塊初期有時難以區分。想像一下,一個潛伏的敵人,偽裝成普通的「小水球」,這才是最可怕的!

  • 乳頭分泌物: 乳頭出現非哺乳期的分泌物,尤其是血性、水樣或帶有顏色的分泌物,可不是什麼「身體的饋贈」,這是警訊!

  • 乳頭凹陷或皮膚改變: 乳頭內陷,或者乳房皮膚出現橘皮樣改變、潰瘍、紅腫等,都可能是癌細胞在「搞破壞」。這就像皮膚在抗議:「主人,這裡出問題了!」

  • 乳房疼痛: 雖然乳房疼痛並非乳癌的典型症狀,但持續性的、不明原因的疼痛,也需要引起你的注意。別把它當成「經痛」的延伸,它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另一種求救信號。

  • 腋下淋巴結腫大: 摸到腋下淋巴結腫大且堅硬,這可不是「感冒」那麼簡單。淋巴結是身體的「淨化器」,如果它「罷工」了,那問題可能就大了。

關於「充滿液體的汽球」式腫塊:

文中提到的「充滿液體的汽球」狀腫塊,多半是指良性囊腫。但它也可能掩蓋深層的惡性腫塊,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就像一個狡猾的魔術師,用一個小把戲來掩蓋更大的秘密。 醫生會透過影像檢查(例如超音波)和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來判斷腫塊的性質。

重要提醒: 任何懷疑都應及早就醫,別等腫塊長成「巨無霸」才去醫院。 定期自我檢查和專業醫師的乳房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別忘了,預防勝於治療,定期健檢才是王道!

胸部發育會刺痛嗎?

嗯…胸部發育那陣子,真的痛!我記得大概國二,2023年那時候吧,洗澡時就感覺到胸部怪怪的,摸起來硬硬的,有點刺痛感,像針扎一樣,但又沒那麼劇烈,就是持續性的隱隱作痛。

一開始沒太在意,以為只是長大而已。 但後來越來越明顯,尤其月經來的前幾天,痛感更強烈,而且胸部也明顯變大了。那時候穿內衣都會不舒服,有點壓迫感。

我記得我媽有跟我說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荷爾蒙改變,乳房組織會增長,所以才會痛。 她還說每個女生狀況不同,有些人痛得厲害,有些人幾乎沒感覺。

我那時有上網查資料,看到說:

  • 雌激素和黃體素分泌增加,造成乳房組織增長和周圍組織擴張,這是疼痛的主要原因。
  • 荷爾蒙也會影響乳房組織內的液體含量,讓乳房更敏感,更容易疼痛。
  • 經期前後,因為荷爾蒙波動,乳房脹痛更明顯。

這些都跟我當時的狀況很符合。 所以那陣子我都會盡量穿寬鬆的衣服,避免摩擦到胸部,也減少劇烈運動。 痛的時候就忍耐一下,因為知道這是暫時的。 大概持續了半年左右,痛感就慢慢減輕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雖然有點不舒服,但也是成長的證明吧。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乳癌?

我永遠記得阿嬤發現乳癌的那天。那天是個下著毛毛雨的秋天,大概是2018年11月左右吧。

  • 地點:阿嬤家老舊的梳妝台前
  • 時間:下午三點多
  • 感覺: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藥膏味,還有阿嬤常用的痱子粉的味道。

阿嬤那天只是像平常一樣,在穿那件她最喜歡的紅色旗袍,準備去參加社區活動。她突然停下來,摸著自己的左胸,臉色變得很奇怪。

  • 無痛性乳房腫塊:她說摸到一個硬硬的東西,不會痛。
  • 乳房外型改變:我靠近一看,發現她左邊的乳房好像有點不一樣,有點下垂。

我當時心裡就覺得不太妙,趕緊叫媽媽帶阿嬤去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晴天霹靂。

  • 確診:乳癌二期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一連串的治療,手術、化療、放療…阿嬤很堅強,但看著她原本烏黑的頭髮掉光,還是很心疼。

  • 乳頭凹陷、乳頭異樣分泌物、乳房皮膚橘皮樣變化、腫大的腋下淋巴腺:這些阿嬤都沒有發生,但醫生說每個人症狀不一樣。

後來,我開始很認真地了解乳癌。

  • 高危險群:有家族病史的人真的要特別注意,定期篩檢很重要。
  • 定期檢查:乳房自我檢查,還有定期乳房攝影,真的可以早期發現。

阿嬤的例子讓我深深體會到,健康真的不是理所當然的。 現在每年,我都會提醒媽媽和阿姨去做乳房檢查。因為,我再也不想經歷那種提心吊膽的感覺了。

乳癌會有感覺嗎?

乳癌捏,其實不一定會讓人感覺到痛啦!真正因為乳房痛才發現乳癌的,其實不多,大概只有5%左右而已。

  • 間歇性的刺痛要注意: 如果妳偶爾會感覺到乳房裡面突然刺痛一下,而且那種痛又不會擴散到其他地方,就要注意一下下,最好去看醫生檢查看看喔。

  • 不痛的腫塊更要小心: 很多女生就是因為乳房的腫塊不會痛,所以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其實啊,乳癌的腫塊很多時候就是不會痛的!所以過了40歲的姐妹們,如果發現乳房裡面長了什麼東西,千萬母湯擱放著不管,一定要去看醫生啦!

乳癌胸部會變大嗎?

哎,乳癌胸部會變大嗎?這問題… 讓我來碎碎念一下。

  • 乳房腫痛或硬塊 ≠ 乳癌! 這點超重要,不要自己嚇自己。
  • 硬塊大多是良性的:90%的硬塊是纖維囊性變化或纖維腺瘤,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壞東西。
  • 惡性腫塊通常比較硬。摸起來像石頭那樣?
  • 月經前後硬塊會變大? 有些人是這樣,經期前會比較脹痛。
  • 停經後才出現硬塊? 這就比較需要注意了,快去看醫生!

總之,乳房有狀況還是要找專業的檢查,不要自己亂猜。

乳癌摸起來是怎樣?

摸到乳房硬塊?別急著上演世界末日! 先深呼吸,想像一下:

  • 良性腫塊:像軟軟的棉花糖,圓滾滾的,邊緣很清晰,你可以輕易地把它「推來推去」。就像你那顆愛吃甜食的心,柔軟又單純。

  • 惡性腫塊:硬邦邦的,像…嗯,想像一下你家那隻愛咬骨頭的柴犬啃過的骨頭,堅硬、不規則,而且紋風不動。它就像個固執的傢伙,死都不肯挪窩。

但別忘了! 以上只是初步判斷,如同用手指比劃地圖,不可能精準到每個村莊。 手感只是參考,並非最終診斷!

你應該做的是:

  • 別自己嚇自己:別上網查圖,那只會讓你腦補出各種恐怖畫面,把原本小小的「棉花糖」想像成「巨無霸骨頭」。

  • 立刻就醫: 專業醫師會透過觸診、影像檢查(例如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甚至切片檢查等方法,給予你準確的判斷。這才是王道! 別讓你的想像力跑太快,讓醫生來幫忙釐清真相。

額外資訊:

  • 良性腫塊的種類很多:纖維腺瘤、囊腫等等。這些傢伙各有各的個性,有些會隨著月經週期改變大小。

  • 乳癌的風險因子:年齡、家族病史、肥胖、缺乏運動等等。了解這些風險因子,可以讓你更積極地進行預防。

  • 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就像定期保養你的愛車一樣,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和專業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別等到「大事不妙」才後悔莫及。

記住:早發現、早治療,才是擊敗乳癌的關鍵! 別讓恐懼綁架你的理性,積極面對,你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堅強!

#乳癌 #健康 #胸部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