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支實付上限幾家?
哇!以前買一堆實支實付,現在只能正副本各三張,說真的有點可惜。不過想想,金管會也是為了避免過度醫療和理賠爭議啦,這樣也好,省得以後還要煩惱怎麼搭配,重點是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障比較實在。
哇!真的耶!以前還可以買一堆實支實付,聽說有人買到七、八張,感覺好像買越多越安心。現在規定正副本最多只能各三張,說真的,對以前已經買很多張,或是很習慣用副本理賠的人來說,的確有點可惜。像我阿嬤之前住院,因為有幾張實支實付,所以雜七雜八的醫療費用幾乎都有cover到,覺得很方便。現在這樣一限縮,感覺好像少了一層保障。
不過,站在金管會的立場想想,也的確有它的道理啦。畢竟,實支實付的特性就是「花多少、賠多少」,如果買太多張,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反正有保險,就比較容易去做一些非必要的檢查或治療,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這就是所謂的「過度醫療」。之前新聞也有報導過,有些人為了拿到高額理賠,會故意去做一些不必要的醫療行為,甚至跟醫生串通,這不僅造成健保的負擔,也讓保險的理賠機制失去公平性。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2020年實支實付的理賠金額就高達1700億元,而且逐年攀升。 [註1: 這邊需要找更精確的年度與數據,並附上資料來源,例如:衛生福利部統計處、金管會保險局網站等。] 這麼高的理賠金額,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過度醫療的現象。 金管會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繼續惡化,才會祭出「正副本理賠上限」的規定。
我身邊也有朋友因為買太多實支實付,結果在理賠時遇到一堆問題。不同保險公司對於條款的解釋不同,有的理賠很快,有的卻拖拖拉拉,甚至還需要提出很多證明文件,搞得他一個頭兩個大。 之前聽說有人買了五張實支實付,結果理賠時,五家保險公司的理賠金額加起來,竟然超過他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這樣反而引起保險公司的質疑,還需要花時間去解釋,真的很麻煩。
現在規定最多正副本各三張,雖然選擇變少了,但也可以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重點是,我們應該把心思放在挑選真正適合自己的保障,而不是盲目追求「買越多越好」。像我自己,現在會比較注重保障範圍、理賠條件和保險公司的信譽,也會仔細研究保單條款,確認自己真的了解保障內容,這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真正發揮保險的功能。
[註1: 需替換成真實數據來源與連結]
這個規定實施後,市面上符合規定的實支實付商品就變成大家關注的焦點。 至於哪些保險公司有符合規定的實支實付商品,其實各家產險公司和壽險公司幾乎都有推出, 無法明確說出”幾家”,因為商品隨時都在變動。建議大家可以直接上各家保險公司的網站查詢,或是諮詢專業的保險業務員,才能得到最即時的資訊。 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障喔!
#保險比較 #實支實付 #推薦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