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測值多少才算酒駕?

33 瀏覽次數

酒測值達每公升0.15毫克或血液酒精濃度達0.03%即構成酒駕。 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酒駕處罰金額汽車駕駛人為3萬至12萬元,機車駕駛人為1.5萬至9萬元,並當場吊扣駕照。 切記飲酒後勿駕駛,避免觸法受罰,確保自身與他人安全。 詳細法規可參考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酒測值多少算酒駕? 駕車飲酒後,如何判斷是否違法?

欸,說到酒駕,齁,其實超危險的啦!

你問酒測值多少算酒駕喔? 簡單說,台灣的規定是吐氣酒精濃度超過每公升0.15毫克,或是血液酒精濃度超過0.03%,就GG了啦! 罰錢超重的,機車罰一萬五起跳,汽車更可怕,三萬起跳喔,而且車子直接被拖走,心痛欸!

我之前有一次跟朋友在師大夜市吃薑母鴨(大概是去年11月吧),小小喝了兩口米酒,騎車回家路上超緊張,一直覺得警察杯杯會突然出現,呼~還好沒事。真的不要鐵齒,喝了酒就叫代駕,或是搭計程車,安全第一啦!

所以要怎麼判斷有沒有違法? 其實最簡單就是,開車前完全不要喝酒,或是喝完酒就不要開車! 真的要喝,就找代駕或uber,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這樣最好啦!

喝三罐啤酒會超標嗎?

喝三罐啤酒?老兄,你準備上新聞頭條了嗎?

台北市交通大隊已經明確表示,以一般成年人來說,兩罐350毫升的啤酒就足以讓你「快樂上路」,酒測值直接飆破0.15毫克!三罐?那根本是直接挑戰法律的極限,0.25毫克以上,準備吃罰單吃到飽,比吃到飽餐廳還貴!

重點整理:

  • 兩罐啤酒就超標! 你以為啤酒是開水嗎?錯!兩罐350ml的啤酒就夠你喝到「步履蹣跚」,酒測值直接超標。
  • 三罐啤酒?準備進局子! 三罐啤酒?這酒測值,比你女朋友的脾氣還難捉摸,直接0.25毫克以上,罰單準備好了嗎?
  • 別忘了紅酒跟高粱! 以為喝點紅酒比較優雅? 270毫升就超標了! 高粱?57毫升就讓你嚐到法律的滋味!比螞蟻還小杯!

所以,下次喝酒前,三思而後行,別為了幾罐啤酒,讓荷包大失血,還得在警察面前「表演」酒醉醜態,不如乖乖叫計程車,安全回家,這比什麼都划算! 想想看,罰款錢可以買多少啤酒?夠你喝好幾年了吧!

酒駕拒測會有案底嗎?

酒駕拒測會留下紀錄,但並非直接等同於「前科」。 這牽涉到法律程序的複雜性,而非單純的「有」或「沒有」的二分法。

關鍵在於:拒測本身並非犯罪行為,但它卻是警方認定酒駕的重要證據。

  • 拒測不等於判刑:拒絕酒測不會直接產生犯罪紀錄,這點很重要。 民眾常誤以為拒測即構成犯罪,其實不然。

  • 檢警流程:警方在合理懷疑酒駕且當事人拒測時,會依據相關規定蒐集證據(例如:駕駛行為、現場狀況、目擊證詞等),並將案件移送地檢署。

  • 檢察官裁定:檢察官會根據警方提供的證據,決定是否起訴。若檢察官認定證據不足以證明酒駕,則不會起訴,自然不會留下犯罪紀錄。

  • 法院判決: 若檢察官起訴,案件進入法院審理。 法院根據所有證據,判決是否有罪。若判決有罪,才會留下前科紀錄。 判決結果會記錄在刑事紀錄上,未來可能影響到一些申請(例如:某些工作、出國等)。

換句話說,拒絕酒測後是否留下紀錄,取決於後續的司法程序。 這就像一場推理遊戲,拒測只是其中一顆關鍵的棋子,而非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 檢警與法院會綜合考量所有證據,最後的結果取決於證據是否能充分證明酒駕事實。 法律的運作充滿了不確定性,每一個案件都是獨特的。

因此,務必謹記:飲酒後絕對不要駕駛。 這不僅是為了自身安全,也是為了社會大眾的安全,更能避免日後不必要的法律糾紛與麻煩。 飲酒勿開車,安全有保障。

2024年酒駕罰多少錢?

2024年酒駕罰鍰:

  • 機車駕駛人:15,000元至90,000元。
  • 汽車駕駛人:30,000元至120,000元。

法律面前,眾生平等。犯錯,代價自負。

附加:拒絕酒測者,罰鍰180,000元,並吊銷駕照。再犯者,按次增加罰鍰180,000元。 附加:酒駕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將面臨更嚴厲的刑責。 *附加:同車乘客亦可能受罰。

騎腳踏車酒駕要罰多少錢?

依據112年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酒後騎乘自行車的罰款金額為新臺幣300元至600元。 拒絕酒測則另處罰鍰新臺幣1,200元。 這項規定自103年3月31日起施行,至今並無變動。

值得注意的是:

  • 罰鍰金額明確: 罰款金額並非一個固定值,而是區間,這考慮到違規情節的輕重緩急。
  • 拒測加重處罰: 拒絕酒測的處罰金額顯著提高,顯示法律對此行為的嚴肅態度。 這背後隱含著對公共安全的考量,畢竟拒絕酒測代表著對自身行為後果的逃避,也增加了執法難度。
  • 酒精濃度標準: 條例並未明文規定自行車騎士的酒精濃度標準值,但依據相關法規精神,一般會參考汽車駕駛人的標準,並視情況調整。 這部分建議直接參考警政署或相關政府單位發布的最新資訊。

總之,酒後騎車,無論是自行車還是機車、汽車,都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不僅危害自身安全,更可能危及他人。 這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道德和社會責任的議題。 一句「喝酒不騎車,騎車不喝酒」道盡了其中的關鍵。 我們應當將此銘記於心,為創造更安全的道路環境共同努力。

酒駕拒測要扣牌嗎?

酒駕拒測,吊扣牌照兩年。

  • 法律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9項。
  • 處罰對象:車輛所有人,無論駕駛人是否為車主。
  • 處罰內容:吊扣牌照二年。
  • 例外狀況:無。 拒絕酒測即視同酒駕,沒有例外。

車主即使不知情,也難逃此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無人情可講。 這條規定,目的在於遏止酒駕行為。 社會成本,遠比兩年牌照重要。

酒駕會有案底嗎?

酒駕?案底?這可比想像中複雜喔!別以為罰個款、做點勞動就沒事了,人生舞台上,留下污點的機率可是相當高的。

  • 案底,絕對有! 別被「良民證」這三個字給騙了!它只是證明你五年內沒被判有期徒刑以上,跟酒駕案底是兩碼子事。 想想看,良民證就像一張「暫時沒犯大錯」的證明,而不是一張「從未犯錯」的免死金牌。

  • 科罰金、社會勞動? 這只是法院的「溫柔一刀」。 你以為躲過牢獄之災就萬事大吉? 錯! 這就像輕微感冒,治好了不代表沒留下任何後遺症,你的「前科記錄」可是老實地躺在資料庫裡,靜靜等待被翻牌的那一天。

  • 五年期限?別高興太早! 五年過去了,案底就消失? 這說法太過樂觀! 五年只是良民證的「保鮮期」,並非案底的「銷毀期限」。 就好比過期的牛奶,雖然不能喝了,但它依然存在,只是狀態不太妙。

  • 初犯?別抱僥倖心理! 雖然初犯通常判刑較輕,但別忘了,酒駕本身就代表著你對生命的不尊重。 你可能逃過牢獄之災,卻逃不過良心譴責,更逃不過未來可能面對的法律制裁。 這就像玩俄羅斯輪盤,運氣好躲過一劫,但下次呢?

額外資訊:

  • 酒駕的後果遠比你想像的嚴重,不只是罰款和社會勞動,還可能影響到你的工作、保險、甚至未來的人生規劃。
  • 別把酒駕當成兒戲,它關係到人命,也關係到你自己的未來。
  • 許多企業在徵才時,會進行背景調查,酒駕紀錄可是會成為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總之,酒駕這事兒,就像吃了一顆帶有後勁的藥丸,一時的快感過後,就得面對漫長的副作用。 別為了那一時的痛快,賠上你的人生! 乖乖的,別酒駕!

#罰則規定 #酒測值 #酒駕標準